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青岛渔民自发成立民间海马保护组织 资金瓶颈困扰发展

时间:2021-09-06 13:22:08    来源:半岛都市报    

资金瓶颈困扰发展

资金短缺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大伙。

志愿者们说,如果专程巡护,出海一次的油钱等成本至少得上千元。为了节省开支,他们一般在出海作业期间顺道进行巡护,就是这样,巡护一次的成本也高达300元。休渔期间,在岸上开展公益培训、印制发放宣传材料等,同样是一项较大的支出。

刘树杰介绍,从2019年底至今,他们先后两次获得相关基金会的资助,共计11万元,这些资金用在了购买电脑、相机等设备,以及对出海志愿者的补贴等方面。这也是该组织成立以来,收到的仅有的两笔资助。

李和锋是蓝湾公益团队会计,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他都要记录在册,做到有据可查。他说,2019年底获得8万元资助,看上去不少,其实在完成设备采购等支出之后,发放到几位队员手中的补贴只有每人4000元。

渔民出海捕鱼,一网捞上来除了鱼虾,还会夹杂着大量的海底垃圾。很多渔民把鱼虾分拣出来后,往往会将垃圾又抛回大海。大量废旧塑料等垃圾沉睡海底,令大海不堪重负。之前,蓝湾公益团队曾利用肥皂作为奖品,“交换”渔民从海上带回的海底垃圾,仅5艘船就“回收”了1000多斤。

在刘树杰的规划中,除了要进行公益培训和巡护,还准备开展净海行动,号召渔民自觉带回海底垃圾,并进行适当奖励。他粗略算了算,如果正常开展下来,一年至少需要投入20多万元资金。然而,他们今年的资金支持只有3万元,“很多公益活动,想做却做不了。”

刘树杰算了算,这几年,他个人在公益方面的投入达到了8万元。自创立以来,他和其他团队成员们多次凑钱渡过难关,至今仍备受“缺资金”的烦恼。

公益团队亟待“走出去”

刘树杰还有一个非常迫切的愿望,那就是尽快走出西海岸,到青岛其他区市和周边城市开展海马保护公益宣传。

去年,他曾从媒体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周边某市多人因为买卖海马被公安机关查处。这则消息令刘树杰感到十分焦急,“如今,依然有个别渔民缺乏法律意识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偷偷买卖海马,这也说明我们公益机构的工作不到位。”他称。

“经过多方持续努力,如今在西海岸沿海码头上,再也没有敢卖海马的了,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保护动物,如果买卖就违反了法律。”刘树杰认为,当务之急,要尽快走出去,让更多的渔民自觉地加入到保护海马的行列中来。

此外,目前团队成员主是要本地渔民,而且多数队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大部分人都不会使用电脑,有的还不会讲普通话,这也不利于更大范围地开展活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刘树杰说。

最好与本地企业长期合作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海龙科专家组东亚负责人、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张雄博士介绍,海马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非常关注的海洋珍稀濒危鱼类,目前我国海域约有16种海马,青岛琅琊海域属于其中的日本海马,其种群密度之高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少见。作为一位渔民,刘树杰带着团队尽心尽力地呵护着这片海域,并且做出了成绩,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举动。

对蓝湾公益团队面临的困境,张雄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虽然已有公益机构进行资助,但基本上都是短期行为,一般都不超过3年。“我们更希望得到10年以上的长期资助,这对海马保护和公益团队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张雄也希望,在对海马栖息地的保护中,有更多的民间志愿者能参与进来。按照张雄的设想,未来还筹划在琅琊一带海域构筑水下“海马旅馆”,通过合理投放人工鱼礁,既让海马免受外界干扰,让它们真正在这里定居,也有助于渔业资源修复。

张雄认为,成熟稳定的NGO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企业与其长期对接,从而形成良发展。“最好寻找青岛本地的相关企业,通过长期合作从根本上解决公益团队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此外,因为海马是海底层环境健康的指示生物,有海马的海域基本上生态系统较为健康,可以成为本地海产品外销的一张名片。”

草根公益还需多方助力

“这些年来,刘树杰船长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已担任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院长的张秀梅教授高度评价自己的“老搭档”。

让张秀梅院长感到惊讶的是,有时候遇到一些难题,刘船长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成功解决。比如,2015年,张秀梅教授开展金乌贼保育网式鱼礁实验时,起初没有成功。刘树杰分析认为,可能是流速过快导致金乌贼卵无法黏在鱼礁上。他大胆调整方案,换到了一个流速较低的地方进行实验,结果鱼礁上很快收集到了密密麻麻的金乌贼卵。张院长说,刘船长还是个热心肠,对待老师和学生就像自己家人一样,让大家都非常感动。她认为,刘树杰发起的公益活动吸引了众多渔民参加,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开端,也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在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青岛项目总监李真真看来,蓝湾公益团队当前遇到的难题,在很多公益组织发展初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她说,海马保护虽然是一个略为“冷门”的公益项目,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海洋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渔民自发成立的公益组织有不少,但像他们一样专门从事海马保护的组织,这是唯一的一个。”

“现在已经有一些专业的基金会等机构表示看好蓝湾公益项目,但是要想得到资助,还需要公益团队在项目设计等方面做好筹划,以符合标准和要求。”李真真说,这些工作相对较为繁琐,仅靠渔民朋友们自己恐怕难以完成,需要专业人才助力。(文/图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郑成海(署名除外))

关键词: 青岛渔民 民间海马保护组织 面临难题 资金瓶颈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