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焦点关注:集聚万名博士后:青岛定出“计划”

时间:2023-05-19 07:44:50    来源:青报观象山    

要论学历天花板,比“金字塔”顶端博士更“学霸”的,一定是博士后。正在全力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青岛,正在加速集聚这群“最强大脑”来青创新创业。

5月18日上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博士后人才引聚情况,发布由青岛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的《青岛市“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拟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基地)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力争将青岛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士后人才高地。

这是近期青岛针对博士后人才招引的重大动作之一。5月12日,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青岛启动;本周,青岛市又发布通过127家博士后站(基地)收集到的博士后岗位需求1783个……这些都是青岛加快集聚“最强大脑”的新招实招,体现了青岛对高端智力资源的“求贤若渴”。


(资料图)

近年来,青岛良好的科创发展环境和高层次科研机构不断集聚的生态吸引了一批批“身怀绝技”的博士后前来创新创业。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进站6972人,在站2761人,出站留青2753人,出站留青率76%。博士后人数、平台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博士后科研成果落地转化350项,累计创造产值超60亿元。

01

从学生到学者

36年间,近七千名博士后在青岛“加油”

百度上有一条高频提问:博士后的后面是院士吗?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

两者既不是同一个范畴体系,也没有先后顺序。但博士后阶段对科研人员科研生涯的起步和未来学术成就的获得,属实至关重要。如果把本科到博士阶段的积累比作烧到99度的水,那么博士后阶段的强化培养,就是“从学生到学者的加油站”,能提升最后1度让水沸腾,实现科研能力的根本性提高。

这样一批富有活力的、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必然是一座城市举足轻重的“战略资源”。正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青岛,自然是不能放过。

早在1988年,青岛就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博士后工作,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就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拉开青岛市招收培养博士后高层次人才的序幕。

36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青岛主动把博士后工作融入城市发展的中心大局,创新实施“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计划”,在政策资助、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

2022年,青岛市出台《青岛市促进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对进站(基地)博士后连续两年给予每月7000元生活资助,承担科研项目的每人给予5万元至10万元项目资助,出站(基地)后在青落户就业的按贡献情况给予25万元至40万元资助,在青创业的连续三年每年按照其创办企业上年度地方综合贡献与本人在企业占股比例乘积的30%给予创业资助。形成了从单位到个人、从进站到出站、从工作到生活、从创新到创业的综合性博士后资助政策体系。2022年,青岛市共为134家单位及3355人次博士后发放站(基地)设立资助、科研资助、项目资助、生活资助、聚青资助等各类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1.9亿元,并有449名优秀博士后荣获国家、省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总计4040万元。

不仅如此,青岛还陆续打造多元的平台建设体系,建设了一批国家、省、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集中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今年一季度,新增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截至目前,青岛市共设立博士后站(基地)235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6家(含分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6家、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7家,形成了国家、省、市“全链条”博士后招收培养、创新创业平台体系。

从无到有、从点到线,青岛的博士后群体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极具活力的重要力量,为青岛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学研究、产业升级等作出突出贡献。

02

给足空间和舞台

青青之岛与“最强大脑”双向奔赴

在位于城阳区的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已经完成Pre-A轮融资、刚刚又入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张涛最近正马不停蹄筹划着新厂房建设的事宜。

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张涛带着自己多年来对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资源化处理的科研技术,选择来到青岛。从落户前期线上对接时的“高效”服务,到落地后各种令人心动的“硬核”扶持政策,张涛说青岛“可能不是最初的第一选择,但却是现在的最佳选择。”

而从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的胡淑敏,选择进入青岛啤酒的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自己的学术科研能力转化成人人触手可及的产品。她凭借《“苦爽回甘”皮尔森啤酒的开发及产业化》从全球880个项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2020年中国•山东(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最高奖——金奖,是大赛仅有的两个金奖之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博士后人才是珍贵的城市战略资源,对于这一资源就要给予足够的空间与舞台,让“最强大脑”们发挥出最大效能。

在青岛国际博士后创新创业园这个山东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高标准的厂房、办公写字楼、完善的共享服务空间可以为人才和企业提供一站式共享服务。此外,这里还配建了全省首批试点“青年优徕”人才住房563套,让到园区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拎包入住”“即申即享”,满足青年人才安居需求,打造区域博士后人才集聚高地。目前已累计引进来自清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内外高校院所的博士后等高层次创业人才168人,其中泰山系列人才6人。园区累计引进或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培育科技型小企业40家。

同时,自2019年来,青岛已经连续四年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全球20余个国家、近2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士后携带超过3100个项目前来参赛,累计创造产值超120亿元。今年的大赛已开始“招兵买马”,创新赛、创业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及优胜奖若干名。

打造专业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基地、搭建全国博士后最高级别的双创平台赛事,仅仅是为博士后们搭建舞台的缩影。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博士后工作处)处长宋平介绍,目前,青岛市成立了博士后平台协作联盟成立,联合研创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产融发展平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同时,常态化开展起高校企业博士后“牵手”行动,把企业科研需求和创业政策送到每个博士后人才“手”里,同时开展博士后企业行,结合博士后人才的研究方向与企业一对一洽谈对接。

此外,青岛还积极开展博士后创新项目落地对接活动,今年3月21日,举办了2023年第一批博士后资助项目评审活动,共吸引131个博士后项目参与评审,最终26个博士后创新项目获一等资助,105个博士后创新项目获二等资助。

03

提高“政策包”含金量

让更多“最强大脑”在青岛大放异彩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为进一步激发博士、博士后的创新潜能,释放博士、博士后的创业活力,日前,青岛市出台“十百千万”博士后聚青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五大行动、17条措施,力争到2025年,成功对接博士后“揭榜挂帅”项目10个;新增博士后站(基地)100个;培育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1000个;累计集聚博士后在青创新创业人才10000人。

——打造博士后集聚高地,实施博士后招引集聚行动。例如,拓宽博士后招引渠道,开展博士后专场招聘活动,建立健全胶东经济圈博士后联合招引资源共享机制;实施博士后资助政策,对在站(基地)博士后,按照有关规定连续两年给予每月最高13000元生活资助;对出站(基地)博士后,在青落户并与青岛市企事业单位签订三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给予最高40万元聚青资助等。

——丰富博士后培育载体,实施博士后创新创业平台扩容行动。例如,建设博士后站(基地)“蓄水池”,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设立全市博士后站(基地)储备库;举办博士后站(基地)“擂台赛”,对新设立并招收首位博士后的站(基地),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资助。

——激发博士后创业活力,实施博士后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行动。鼓励引导博士后积极参加“揭榜挂帅”,对于在青岛市“揭榜挂帅”对接平台市场化项目揭榜中取得产业化成果的,优先推荐参评市级“揭榜挂帅”优秀攻坚人才(团队);以创新创业大赛加快项目落地。

——促进博士后脱颖而出,实施博士后青年人才培育行动。设立博士后人才高级职称“直通车”,对博士后留(来)青工作,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审。建立海内外博士后高层次人才提升“快车道”。

——推动博士后提质增效,实施博士后服务提升行动。聚焦博士后人才关心关注的社会保障、职称晋升、岗位发展、薪酬待遇等问题,统筹推动支持保障政策出台落实。着力解决博士后人才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问题,营造博士后人才发展一流生态。

古有千金买马骨,今有万“金”招英才。真心爱才、诚意满满的青岛已经筑起“黄金台”。相信,在各种利好政策和愈发优秀的双创生态加持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竞相奔腾,会有越来越多的“最强大脑”在青岛大放异彩。

作者| 任晓萌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