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不朽的传承!雕琢时空 塑写情谊

时间:2019-07-03 15:02: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一条日夜奔流不息的塞纳河,在其浪漫、抒情的波浪深处,蓄聚着巨大的潜能,它缓缓向前,从容自若。一座法式经典的传统建筑耸立于其岸边,它是法兰西艺术院的圣殿。这里大师辈出,为世界所崇仰。一条河,一座殿堂,一静一动,在时间的流逝中谱写了法兰西文化艺术的辉煌。”6月28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法兰西艺术院特别支持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开幕,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致辞中如是说。

20世纪中国美术的重要特征是中西合璧,在这一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是中法之间的美术交流。中国艺术家从法国学成归国后,将写实主义的画风、雕塑之风传入中国,为中国主题性绘画创作以及雕塑立碑、立像做出巨大贡献。这些共同建构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基本内核。成立于1816年的法兰西艺术院是法国最高艺术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艺术积淀滋养了安格尔、德拉克洛瓦等蜚声世界的大师。据介绍,“法兰西院士”在法语中译为“不朽的人”,此次展览名为“不朽的传承”,意在继续传承法兰西优秀艺术文化的精髓和力量。

今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此次展览共展出法兰西艺术院5位雕塑院士——克罗德·阿巴吉、让·卡尔多、让·安哥拉、安东尼·彭赛、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的37件雕塑作品,呈现了他们独特的雕塑语言和创作手法。

这些作品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具有超越时代的探索性,展示了5位雕塑大师对于生命与情感、内容与形式、写实与抽象、人与自然、西方与东方等诸多文化问题的多元审美观照,凸显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塑造语言和艺术风格。其中,克罗德·阿巴吉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曾获法国“布德尔雕塑奖”,2014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轮值主席。其作品融汇古典与现代理念,以其原创性的符号化衣纹表现了他对“人”的深刻认识与思考,理性、诗性构成他作品的特征。让·卡尔多长期任教于里昂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并在1992年至1997年期间担任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主席。他以简约而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语言为20世纪的众多伟大人物创作了一系列经典雕像,在“人”的主题上建立了自己强韧的不朽风格。让·安哥拉曾求学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建筑系,2012年获得“西蒙娜和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奖”,他作品的形体包含自然的伟力,在人和山峦大地的对话中创造了独特的雕塑语言形式。安东尼·彭赛是法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担任“布德尔雕塑奖”评委,他以对客观世界物象特有的敏感,塑造了与心灵对应的抽象造型,在回旋、灵动的韵律中展示了生命永恒的价值。他的作品被美国和欧洲的重要博物馆收藏。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幼年时便沉浸在艺术世界中,曾在雕塑家罗伯特·古居里工作室学习。她钟爱现代舞、非洲舞,舞者的动作体态成为她雕塑艺术中的重要主题。1997年她获得“布德尔雕塑奖”。她的作品具有恒久的魅力,仿佛在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中矗立着灵魂之躯。

中国美术馆自2015年起推出“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展”,不断加强与西方各国在艺术上的对话,致力于创造更多机会让中国观众领略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实现心灵的沟通。此次展览既是今年中国美术馆重要的国际交流系列展之一,也是继“不朽的传承——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作品邀请展”之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经典作品在中国的再次集中亮相。吴为山表示,通过展览将为中国观众了解当代法国艺术经典提供重要窗口,为中国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法兰西艺术带来启发,不但体现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尊重与包容,也为我们学习与借鉴西方艺术带来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除了将法国经典艺术引进国内外,中国美术馆也积极将代表中国的优秀艺术带至法国。例如,2016年“中国写意——来自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在法兰西艺术院举办;2019年,“感知中国·意在巴黎——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纪念留法勤工俭学10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和“中法美术交流百年学术研讨会”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徐悲鸿、刘开渠等中国留法艺术家,以及与法国有密切关联的艺术家的重要绘画和雕塑作品。这些展览和研讨会都受到了法兰西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法国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谊。(施晓琴)

关键词: 雕塑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