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观澜亭|科技向善共促消费公平:莫让算法变成算计

时间:2022-03-15 20:03:43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赵丰

今天是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促消费公平”。主题的确定广泛征集了消费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正是针对当前一段时间消费领域出现的突出典型问题作出的回应。

回顾前些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便可见一斑:2021年的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2020年“凝聚你我力量”、2019年“信用让消费更放心”、2018年“品质消费美好生活”、2017年“网络诚信消费无忧”、2016年“新消费我做主”。

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3个百分点,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

虽然当前消费领域呈现出不少新热点,但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仍然不少,且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依靠算法进行大数据杀熟。有消费者注意到自己在某平台购买机票时,由于没有选报销凭证,于是退出重新填写,不料退回重选时,被提示无票,随后重新搜索机票时,价格已上涨了近两千元,而且同等机票在航空公司官网价格比最初选购时价格还要低。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订票、外卖、网约车软件是重灾区。《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

这些消费领域的新问题,关键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各类平台利用最新科技手段,用算法、人脸识别等过度收集、利用消费者信息,占据了消费领域的“优势地位”,成为事实上的“刀俎”,让消费者为“鱼肉”。“共促消费公平”正是要强化底线思维,积极引导科技向善,实现更深层次消费公平。

科技向善,监管很关键。对不当采集、筛选、使用消费者的消费信息、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能力等不公平行为严惩,以创造一个安全便利、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3月1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正式施行,要求各平台建立完善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不得利用算法实施影响网络舆论、规避监督管理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只有越来越公平、产品服务质量越来越高,消费者才会愿意消费、放心消费,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实现双赢,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丰 报道)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 消费者权益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