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济宁:诗意儒风里的运河之都 太白楼上有谪仙

时间:2021-08-10 09:58: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济宁之名在历史上首次出现于元代。“济”字取自古代“四渎”(中国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的合称,即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之一的古济水,又因济宁地势较高不畏洪水,故又取“宁”字,意为“济水安宁”。名字既源于水便与水结缘,一条大运河贯穿其间,沟通了南北,也为济宁携来了生机与繁荣。

若再向前翻阅这片土地的历史,便会发现,这里还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诞生地,而一代诗仙李白也曾在其仗剑云游的一生中以此为家23年。这便是济宁,一座诗意儒风里的运河之都。

太白楼上有谪仙

济宁市的太白楼路熙熙攘攘。在这条路北侧的那段明代城墙上建有一幢古朴的楼阁,此楼为双层重檐歇山顶建筑,斗拱飞檐,坐北朝南,面宽7间,东西长30米,南北进深13米。其二层屋檐下悬有一块楷书匾额,上书“太白楼”三个大字。楼阁尽显唐代风韵,配以四周院内的青松翠柏、花草石径,壮观而典雅。

不难想到,“太白楼”之名应是源于那位大唐“诗仙”李白。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家乡唐剑南道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游历两年后,于安陆寿山娶了许圉师的孙女许氏为妻。

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白初次来到长安,见到了慕名前来拜访他的贺知章。李白将其诗作《蜀道难》展示给贺知章,贺知章观后赞许不已,称李白为“谪仙人”,其解金龟换酒与李白对饮亦被传为一段佳话。然而后来李白于长安拜谒各方达官显贵均没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加之遭到权贵谗毁,于是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心灰意冷,遂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携妻子许氏和女儿阳来到了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并寓居了23年。

李白为何选择了任城县?首先是为了投靠亲友。李白的不少族亲都在东鲁一带为官,其六叔父是任城县县令,兄长是中都县(今汶上县)县令,族弟在单父县(今单县)当主簿,远房的从祖在济宁做太守,世族祖在鲁郡(今兖州)任都督。应该说,这些在任城县及周边地区为官的亲人让李白可以在任城居有所依,生活无忧。

其次是为了学剑术。李白自幼酷爱剑术,而当时因剑术高超被称为“剑圣”的击剑名人裴昊正居住在任城,李白在其所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一诗中写道:“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其中提到的师从之人便是裴旻。同时,任城虽然远离长安,但是其为古代鲁国故地,儒家、兵家、墨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黄河、淮河、济水、汶水、泗水等河流又在此交汇,交通便利。当时的众多名人权贵也都在此居住或为官,这更方便了李白游历隐居、拜谒访友,有助于实现其政治抱负。此外,任城的制酒业也十分发达,这对于一生酷爱饮酒的李白而言,自然也成了他决定寓居在任城的一个重要原因。

李白来到任城的第二年,他的儿子出生,取名李伯禽,然而就在三年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许氏病故,那一年李白四十岁。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得到唐玄宗李隆基之妹玉真公主与当时的著名隐士元丹丘的举荐,四十二岁的李白被唐玄宗征召入京。李白接到朝廷的诏令后欣喜非常,立刻回家与儿女作别并写下诗作《南陵别儿童入京》以示激动之情,诗中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成为展现李白志向与情的名句。

当年秋天,李白赴长安,得到玄宗优待,被任命为翰林院供奉。也许是因为李白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个,又或是他不喜束缚、随不羁的天,李白始终没能获得唐玄宗的重用,最终在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不为朝廷所用的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了长安。而也正是在返回任城的途中,李白遇到了他的毕生挚友,杜甫。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这首描绘任城水乡秋色的《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是杜甫游览任城南池之时(一说为公元737年——笔者注)所作,有趣的是,当时李白应该也已来到任城。多年后的唐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初次相遇在河南洛阳,两人一见如故。同年秋,李杜又约定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相见。当时,诗人高适亦游历至此,三人遂携手寻访名胜、把酒言欢,共度惬意时光。翌年秋,李白和杜甫于鲁郡再次会面,两人同游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曲阜、单父等地。杜甫在其诗作《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如此写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的深厚情谊由此可见。后闻一多也曾在《唐诗杂论》中比喻李杜的相遇是“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这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是李白于鲁郡送别杜甫之时所作,字字句句直抒胸臆,潇洒豪迈中几分伤感思绪缀于其间。李白与杜甫的交往堪称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里程碑,两人的友情亦虽历经千年却始终为后世称颂。

寓居在任城的这23年,李白人生阅历丰富,也达到了其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他以任城为中心,游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古迹名胜,也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如今济宁的太白楼便是李白于济宁生活、游历的见证。太白楼原为酒楼,李白在任城期间多次于太白楼饮酒赋诗,还曾于楼上欣赏任城美景后亲笔题写下“壮观”二字。

唐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正月,就在李白离世九十九年后,吴兴人沈光来到任城,其仰慕李白,遂登上酒楼观览,后写下《李白酒楼记》,文曰:“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无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蠹,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尝醉于此矣。”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依照原楼的样式重建了太白酒楼,还将太白酒楼移至南门城楼东城墙上(即今太白楼址),并将“酒”字去掉,更名为“太白楼”。明洪武之后,太白楼还曾历经清朝、民国时期的数十次重修。

众多历史名人以及历朝历代驻节或途经济宁的官员都曾登临太白楼,凭吊李白,抒怀古之情。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驾临济宁次数最多的帝王,他曾多次登上太白楼,而每登太白楼乾隆都会乘兴赋诗。

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春,乾隆第四次南巡时第一次来到济宁州城并初登太白楼。太白楼上,乾隆皇帝想起李白与汪伦、贺知章的情谊以及他们豪饮醉酒的场面,不禁作《登太白楼》一诗:

岧峣高阁俯城闉,名字犹传太白真。

善酿者汪信知己,举觞惟贺是佳宾。

良辰漫惜方春饯,胜迹初探返跸巡。

禹戒常遵恶旨酒,醉歌无事取斯人。

自此之后,乾隆皇帝每次南巡、东巡,都会在回程时登上太白楼,观济宁胜景、品评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天宝年间,李白被“赐金放还”后重新走上云游之路时创作的《将进酒》中的诗句。纵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依然直爽达观,借酒浇愁后继续走笔高歌,这便是李白的精魂,也是那个走下太白楼的他留给人们的最洒脱的背影。

关键词: 济宁市 运河之都 太白楼 乾隆皇帝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