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看老工业基地如何绿色转身

时间:2023-04-10 11:40:30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邹城市聚焦绿色低碳高效产业,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资料图)

看老工业基地如何绿色转身

□ 记者 高峰 王浩奇

通讯员 盛超 万发明

哗哗——咔咔——4月6日,在位于邹城市北宿镇北宿大道657号的新厂房内,随着滑杆往复、梭臂摆动,一尺尺银白色的高性能玻纤布“挤”出滚轴、上筒成卷。

“项目去年落地、投产、见效,6条主产线半年创造了过亿元营业额。产品应用于风力发电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复合增强材料三大领域,我们去年底就接完了今年全年的订单。”生产线之间,山东硕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王志伟来回穿行。

和眼前的繁忙相比,去年之前厂房内还是一片安静。原企业因经营不善,产能大幅缩减,厂房大面积闲置。当地一方面协调原企业进孵化器“回炉”孵化,一方面推动优质新项目快速进驻投产。项目的落地不仅弥补了当地玻纤产业链缺失的关键环节,还带动了一个200亿元级玻纤新材料产业园的规划建设。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邹城产业经济曾经“一煤独大”、结构偏重。近年来,当地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聚焦绿色低碳高效产业,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经济主体日益增长,而发展空间却寸土寸金,优胜劣汰、集约高效将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签。”北宿镇党委书记郑龙弟说。作为邹城经济开发区重要区域,北宿镇的产业迭代更新让一批面临淘汰的老旧、低效产能浮出水面。对此,当地协调国有平台公司盘活闲置资产,投资项目建设,让新动能快速转换为高效益。

腾出了旧瓶,装什么新酒?邹城市将“绿色低碳高效”作为衡量项目的首要标尺,持续转方式、优结构、提质效,开展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全市“1+5”产业集群、13条产业链,逐一明确“群长”“链长”,构建市、部门、镇街、企业四级联动培育体系。绘制产业链、人才引进和招商图谱,精准匹配优势资源,补链条、兴产业,强龙头、聚集群,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油脂量每平方米少于125毫克,符合空分设备表面油脂残留量规定,可以进行部件装配。”4月7日,济宁能源盛源精密制造产业园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洁净车间,工作人员正“全副武装”对阀门产品开展表面脱脂清洗工作。“这款氧气调节阀适用于-196℃—530℃等复杂工况条件下对氧气流量的精准控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园区投建方山东盛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凯说。眼前洁净等级30万级的车间,与一路之隔的两座矿塔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产业园所在地竟是昔日因产能下降而关井停产的落陵煤矿。

“产业园目前引进艾坦姆、春辉液压、信发液压等11家高新技术企业,老矿区走上了绿色、高端新路。”孙凯介绍。产业园厂房全部安装太阳能光伏设施,年发电量达500万千瓦时,可替代园区40%的生产用电。前不久,产业园还在上海建立了济宁能源复合功能材料研发中心,通过和上海交通大学开展校级产学研合作,为继续加粗加长园区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目前,研发中心正在研发高端钛合金生产技术,将为园区引进这一全新产业板块。

“2022年,邹城GDP突破千亿元,大体量背后蕴含着更多高质量。”邹城市委常委、副市长曹海成说。邹城市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产品换代、数据上云,引导企业节能降耗。目前,当地已形成“煤焦化—燃料化工—焦化产品深加工—合成材料”“粗纱—玻纤复合材料”“细纱—电子布”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去年,邹城市煤炭行业营收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约为35%,比三年前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