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蹲点深一度丨毕业生求职,高校忙“推销” 环球新视野

时间:2023-03-31 11:47:41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新高。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尤为令人关注,有的省份专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部署会,有的省份专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金三银四”的说法,眼下正值校园招聘黄金期,记者蹲点省内多所高校,看一看同学们如何求职,高校怎么帮忙。


(相关资料图)

◎校园招聘的供与求

这场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办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引才环境推介会,近200家单位提供了8000余个岗位,吸引了17所高校万余名学生参加。

◎就业指导的细与杂

“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个良心活,也是个技术活,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干了十几年就业指导工作,魏鹏积累了一些经验,“组织招聘会,并不是简单发布招聘简章到就业信息网就可以了,幕后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除了一些长期合作的‘免检’单位外,对一些不太熟悉的企业必须要认真遴选,防止对毕业生就业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魏鹏专门购买了“天眼查”等平台的会员,对来招聘的一些企业进行详细了解。

◎校企对接的加与减

山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副处长张劲松介绍,“专业预警机制先由学院聘请的第三方作出评估,同时参考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满意度,对市场需求量小、就业形势差、整体认可度比较低的专业,逐步缩减招生计划直至撤销。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量大的专业则尽快进行新增。”

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再创新高。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尤为令人关注,有的省份专门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员部署会,有的省份专门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有“金三银四”的说法,眼下正值校园招聘黄金期,记者蹲点省内多所高校,看一看同学们如何求职,高校怎么帮忙。

校园招聘的供与求

“多久完成简历初筛?面试在济南还是青岛……”3月25日,周六,济南大学大四学生邵艺航在招聘会上问得很细。

“3月27日周一进行简历初筛,周二或周三电话通知面试。如果济南的学生通过的多,公司就派大巴把大家接到青岛去面试,人数少的话个人单独前往,公司报销费用。”招聘人员告诉邵艺航。

填好求职信息表,留下一份简历,邵艺航又开始寻找其他岗位。

这场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举办的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引才环境推介会,近200家单位提供了8000余个岗位,吸引了17所高校万余名学生参加。

“开学以来,我们举办了系列招聘活动,吸引了1100余家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超过4万个,岗位需求基本涵盖了我们当前开设的全部专业。”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刘泽东说。

干了十几年就业指导工作,刘泽东感受到,省内县级区域对人才越来越渴求。最近,高青县、肥城市、宁阳县等地也来对接,准备举办专场招聘会。

“这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岗位。”刘泽东说,区域专场招聘会受到对就业地点有明确要求的毕业生青睐。

为提高毕业生与企业双选效率,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及下属学部还举办了细分行业领域的专场招聘会。该校(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王莹,就在材料化工企业专场招聘会上找到了工作。

考研失利后,王莹开始找工作。在材料化工企业专场招聘会上,她根据辅导员发布的专场企业名单及对应的摊位号,提前作了准备。招聘会一开始,她就直奔心仪的几家企业投简历。

“我向企业HR介绍自己,也详细了解企业情况,尽量给HR留下好印象。”王莹说,招聘会后没几天就收到了多个面试通知,线上面试后,她收到了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今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2023届毕业生共8576人,比去年同期增加421人。作为理工类专业优势相对明显的高校,非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也不少,仅经济与管理学部就有毕业生1000多人。

“理工科毕业生招聘需求比较大,我们学校相关专业学生比较多,来招聘的企业也多。不过,很多来招聘的企业同时也招会计、金融、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们也组织了相应的招聘会。”曾做过就业指导工作的经济与管理学部党委副书记邵丰说。

“一个公司,去面试的有20人,签约了10人。”山东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孙钦泉,找到了提高校园招聘成功率的窍门:提前将岗位信息按照学生需求和专业特点精准推送、双向对接。

孙钦泉介绍,在招聘会上学生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后,学校会提供专车,直接带学生去用人单位了解单位情况,便于学生选择。招聘会结束后,学校会安排各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与用人单位对接,建立长期联系,既方便为来年毕业生联系岗位,也能帮助学校根据用人方需求调整培养方案。

在山东职业学院,单个企业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重要渠道。

“学院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铁路相关专业的学生受到铁路单位青睐,今年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就招聘了1000多名毕业生。”山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副处长魏鹏说,1700多名毕业生在校参加了国铁济南局的招聘面试,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面试了4天时间。

招聘数量这么多的,毕竟是个例。对于招聘人数较少的单位,山东职业学院同样组织专场招聘会。“综合类招聘会和线上招聘会对我们来说是必要的辅助手段,但已不是主要方式。”魏鹏说,虽然有的单位来招聘的人数不多,但组织招聘会的流程一个也不能少,甚至还因为个别单位知名度较小,需要给学生作更多的宣传和动员工作。

山东职业学院在10个教学院部设置了校企合作办公室为毕业生服务。据魏鹏统计,针对2023届毕业生,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组织了近30场专场招聘会,每个院部各举办了多场小型的专场招聘会。

就业指导的细与杂

“一开始简历准备得不充分,老师给提了不少意见。”大三下学期的就业指导课上,王莹等即将迈入毕业季的学生被要求制作一份简历,交由老师点评。

简历作为“敲门砖”,是求职准备的重要一环。王莹至今记得当时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实习经历写得不够详细、比较重要的专业课要列举清楚、一些优势特色要相对凸显一些。

根据老师的意见,王莹仔仔细细修改了几遍,又主动上网学习继续完善简历,还和找工作的同学一起互相给简历挑“毛病”。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控制学部党委副书记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赵菁介绍,把简历作为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内容之一,瞄准的正是毕业生求职的“痛点”。

课堂时间有限,很难做到一一点评,为此,该校在寒假组织了“金牌简历特训营”活动。

“我们购买了乔布简历系统,学生只要输入学号就能登录,系统内3000多个模板可供借鉴,还有多节热门岗位简历撰写课供学习,学生简历由专家线上一对一点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韩晓曼说。

“企业HR天天看简历,有什么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今年校(院)将继续邀请企业HR和就业指导老师一起,在招聘会现场开办‘简历门诊’,对有需求的学生现场指导。”刘泽东说,每年,校(院)还专门制定就业指导老师的培训方案,力争培育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工作队伍。

在就业指导课上,学生可通过相应的职业测评,了解就业偏好,获得相应建议。

打开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点击“就业服务”一栏中的“咨询预约”,就可预约大学生职业发展工作室的老师“一对一”咨询。

“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个良心活,也是个技术活,对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干了十几年就业指导工作,魏鹏积累了一些经验,“组织招聘会,并不是简单发布招聘简章到就业信息网就可以了,幕后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除了一些长期合作的‘免检’单位外,对一些不太熟悉的企业必须要认真遴选,防止对毕业生就业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魏鹏专门购买了“天眼查”等平台的会员,对来招聘的一些企业进行详细了解。

今年,日照一家新成立的企业来招聘,魏鹏在平台搜索了企业的股权架构和经营情况,发现这家企业虽然刚成立,但企业性质、薪资待遇、专业需求和本院学生的预期比较匹配,又是专门向当地人社部门报批申请招聘,值得推荐给学生。

在山东理工大学,开通了校企直通“就业大巴”,为前往全省各地求职的学生提供便利。3月30日一早,一辆“就业大巴”从淄博开往了山东政法学院茂岭校区。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18名学生乘车,来到“省会经济圈综合类专场暨山东政法学院2023年春季双选会”,150余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其中法律服务类岗位占了两个区。

“我们学校以理工科见长,为了让其他学科、专业的学生接触更多优质岗位,我们利用专业类学校的招聘活动,为本校学生提供机会。”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陈靖说。

“文学院的毕业生倾向于当教师,我们就邀请淄博市实验中学、柳泉中学等周边学校的高级教师来学校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想当高校辅导员的多,我们就找近一两年考上辅导员的同事给学生作报告,增强他们的应试能力。”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栋祥说。

校企对接的加与减

中国重汽一直是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的重点对接企业,往年每年就业签约10人左右,今年签约了27人。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毕业班辅导员张仕杰说,“往年,中国重汽只面向车辆工程专业招聘学生,今年访企拓岗时,我们特意带上了学院各个专业毕业生的成绩单,向企业的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其他专业学生的学科内容。当企业发现需求的学科门类相通,就将招聘专业扩大到了全学院所有专业。同时,学院的交通工程、交通运输两个专业也得到了中国重汽道路研究院的关注。”

进入就业季,各高校开始了密集的访企拓岗。“为了让学生拥有更多就业机会,学校必须走出去加大访企拓岗力度。”陈靖说,学校会根据学生意向进行针对性地拓岗。我们学校以省内生源为主,毕业生不少倾向于去青岛、济南就业,于是学校拓岗重点就放在这两个城市。

“学校老师从正月初八进入工作状态,尽早到企业去,将用人需求对接到学校来。”陈靖介绍,开学第一周学校就启动了招聘会,首次来校招聘的一家国企,一次性就签约了11人。

访企不仅仅是为了拓岗,更重要的是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市场需求更好融合。“和企业建立联系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进企业,较早开始与企业磨合,更容易实现无缝就业。”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朱星辉说。

此前去青岛市即墨区访企拓岗时,陈靖发现当地对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大。“近两年,学校新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新能源汽车等7个专业,这与在访企过程中察觉到的岗位需求有很大关系。”此外,山东理工大学还加大校城融合力度,实行“一人双岗”计划,鼓励博士和高层次人才作为产学研合作联络员在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在揭榜企业项目的同时成为学校与企业间就业的纽带。

山东职业学院在访企拓岗的同时,还通过专业预警机制,持续调整专业设置。“近年来,学院共撤销了21个市场配置率差、不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新增了18个新业态和新产业紧缺专业。”山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处长郑治国说。

山东职业学院招生就业与校企合作处副处长张劲松介绍,“专业预警机制先由学院聘请的第三方作出评估,同时参考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满意度,对市场需求量小、就业形势差、整体认可度比较低的专业,逐步缩减招生计划直至撤销。地区经济发展需求量大的专业则尽快进行新增。”

他举例说,工程造价专业看着“高大上”,学生认可度也比较高,但这类人才培养周期长,就业岗位比较稳定,校园招聘的量很小,学院就逐步撤销了这个专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专业人才这些年比较紧缺,学院就抓紧增设。师资方面,利用战略合作企业较多的优势,加强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推动原有师资力量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相关人才培养所需的技能要求,同时加大招引专业教师的力度。

“新增专业不容易,借助大企业力量,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比较稳妥有效的方法。”郑治国说,学院加大了专业的投入力度,建设了高标准的实训实习基地,让新设专业的学生能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

近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体育与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宁,带着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大二学生,到青岛一家企业访问交流。“这个新专业只有两个年级的学生。访企当天签订了协议,企业技术人员将为该专业大三、大四学生上课,学生还可对口实习。”孙宁说。

最近,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刘晓经常出现在校园招聘会上。她边看边拍,详细了解招聘企业的专业需求。“今年我已参加4场校园招聘会了,主要是想更直接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的需求,并和更多企业建立联系,把企业的实际需求纳入人才培养当中。”刘晓说。

“铁路相关专业是学院的招牌专业,近些年也有企业提出了新的需求。比如,铁道工程维修专业原本只是侧重某个方面的维修,现在铁路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综合维修能力,为此我们专门增设了铁路综合维修专业。”郑治国说,其他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采取主辅修相关专业课程的方式增加复合性。

“除了毕业季,学校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在非毕业季帮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意向等方面作出引导。”孙钦泉说。

3月初,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启动了洞见生涯团体辅导项目,实现就业工作前移。

某师范大学毕业生小魏,大二便开始各种实习,从小企业的公众号运营到京东的营销策划、快手的运营、QQ音乐的品牌传播,围绕自己的兴趣点她不断尝试,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现在,她已签约了一家新媒体运维企业。

除了学校推荐的实习机会外,更多非毕业季学生也开始主动寻找实习机会。3月30日,等待了近一周时间,省内某校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婷婷成功得到了一次实习机会。“希望通过课余时间的实习,更多接触社会,了解行业需求,为以后求职作准备。”

把就业指导做实做细

□本报记者 赵丰 张春宇

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的“一把手”工程。

采访中,记者看到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忙碌,感受到就业指导工作的细致、专业与繁杂。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明确努力方向,对就业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大一第一学期就开始上职业生涯规划课,共16个课时。大三第二个学期上就业指导课,共8个课时,此外还开设了由人物生涯访谈、简历大赛、求职技能大赛等活动组成的第二课堂。

如何在有限课时内,把就业指导课讲出含金量,一直是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控制学部党委副书记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赵菁思考的重点。“不让就业指导课沦为学生口中的‘水课’,就要让学生觉得有用。”赵菁说,讲课中老师们尽可能选择本校(院)毕业生的案例来讲,有时也邀请已毕业的学生来讲授求职和工作经验。针对目前考研、考编学生较多的情况,老师们用数据说话,把历年来本校(院)的上线率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

对企业需求的挖掘则需要通过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更契合。学校应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