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人才兴鲁展风采|杨桂朋:有心寻蹊径 攀登不畏艰_当前热闻

时间:2023-03-26 07:41:00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资料图】

致力于海洋生源活性气体研究

杨桂朋:有心寻蹊径 攀登不畏艰

□ 本报记者 王原

“认真做学问的人,就像成熟的稻穗,谦逊地低垂着头。科研登山之路,有跋涉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还有应接不暇的好风景。”采访中,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桂朋这样说。

杨桂朋是海洋化学家,长期深耕海洋化学,特别是海洋生源活性气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这一国际前沿领域,致力于探究海洋生态环境、生源活性气体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是我国海洋生源活性气体研究领域的优秀领军科学家之一,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力,为我国海洋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确立研究方向十分重要。1983年,杨桂朋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同时攻读硕博学位。20世纪90年代,经过八个月的研究,在翻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后,他确定与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海洋生源活性气体二甲基硫(DMS)是当时海洋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最终将其确定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方向确定了,要想出成果还得下功夫。海洋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亲临海洋科研一线,通过海洋调查手段获取第一手样本和资料是海洋化学科研的重中之重。20多年间,杨桂朋出海调查30余次,获得DMS调查数据2万多条,全面揭示了DMS在中国东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为加快研究速度,他常通宵泡在实验室,累了就在实验室眯一会儿,一做就是三五天。在担任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期间,白天公务繁忙,他就利用晚上和周末搞科研。

当时,我国的实验条件还不成熟,实验常用分析检测设备气相色谱仪在青岛仅有几台,使用有诸多不易,他经过多方沟通联系,排除万难,最终成功开展DMS分析检测研究工作。1993年冬天,杨桂朋第一次参加南海出海调查。冬季的南海持续出现较大风浪,他晕船严重呕吐不止,三天就瘦了五六斤,即便如此他仍咬牙坚持完成了采样测定。

辛苦付出换来硕果满枝。1999年—2005年,他全面厘清DMS在中国东海、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中的分布模式,对于IGBP谱写的全球DMS分布和通量图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资料。2006年—2010年,他带领团队首次建立DMS在海—气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实现生源硫在海洋中的迁移变化规律预测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引领国际海洋微表层DMS的研究。2011年—2020年,他和团队开拓国际上生源硫的海—气界面化学研究领域,实现我国陆架边缘海活性气体跨时空、多要素、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瞩目和高度评价,也使我国海洋生源活性气体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