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望岳谈│一张“减碳账单”,看山东气质之变

时间:2023-02-10 16:02:33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张兆友

新年伊始,京台高速济南服务区,1.6MW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


(资料图片)

这是山高新能源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约180万KWH,可节约标准煤约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72吨。

180万KWH是什么概念?

以我国2021年居民人均用电量831.3度计算,它可以满足700多个三口之家一年的用电需求。一个拥有30万台服务器工作的大型数据中心,每天的总耗电量大约也是这个数字。

早在去年,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就重点打造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零碳智慧管控系统等“四大系统”工程,建成了全国首个“零碳服务区”,实现了碳排放的“自我中和”。

高速服务区的减碳账单,是山东大力推进绿色交通的具体体现,也是山东绿电转型的一个生动缩影。为了挖掘绿色潜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山东近年来在风光新能源建设上,下足了功夫。

在东营港,装机容量501兆瓦的海上风电项目,发出了海上风电平价时代的全国第一度“绿电”。该项目每年可提供绿色电量16.98亿度,等效节约标准煤51.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125.77万吨。

在烟台海阳,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工程,自2021年并网发电以来,已稳定运行一年有余。依托这一工程,山东建成首个海上漂浮式光伏示范项目,发出了全球海上漂浮式光伏第一度电。

在《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中,都提到了“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其中,包括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在内的四个,都是与风光新能源直接相关的。

可以说,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将成为山东未来一段时期绿电转型的重点。

山东各地实践告诉我们,绿电转型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立足资源禀赋来挖掘减排潜力,必须在深入调研分析基础上,将减碳措施细化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以增加碳减排方案和管理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山东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849.2万千瓦,占电力装机容量的33.7%,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仅依靠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还很难形成比较稳定可靠的电力输出,短时间内完全替代化石能源不现实。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它涉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系统性转变,急不得也慢不得,必须把握步骤节奏,先立后破、有序推进。

换句话说,就是有了新的,才能替代旧的,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从这个意义上讲,山东的绿电转型,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遵循的正是实事求是原则,有条不紊、稳中求进,值得肯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期待齐鲁大地能够演绎出更多绿电转型的精彩故事。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装机容量 可再生能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