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记者 张双双
本报通讯员 邓 静 张佳君
这几天,临邑县翟家镇翟家村中心街集市上好不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可段希林却在“备肥料”。“玉米年前都要卖掉,还得为开春后的小麦田管做足准备。”在满仓黄澄澄的玉米旁,他眉开眼笑。650亩的地取得高产,粮食价格也好,让今年的春节格外透着喜气儿。
2022年是德州市“吨半粮”产能创建的第一年,114万亩“吨半粮”核心区中半数以上粮食亩产过“吨半”,德州创出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段希林的地块就在其中,且获得德州“粮王大赛”的“总粮王”,测产地块实打小麦亩产839.2公斤、玉米亩产1031.2公斤,刷新了德州市粮食单产纪录。“不仅有奖金,还有荣誉,这是对我种粮技术的认可。”57岁的段希林种田半辈子,现在越来越重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吨半粮”产能创建以来,他跟着各级农业专家学到了不少增产新知识。
之所以想让自己的种粮技术得到认可,是因为除了种地外,他还是翟家镇为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为全镇56个自然村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年易考文武举,十年难考田秀才。“农业技术更新快,讲清楚其中的道理,推广起来,才会打消大家的顾虑,好技术才能更快、更好落地。”段希林说。
合作社旁便是他家的麦田,放眼望去,麦苗成垄成行,大部分已完成首次分蘖。一般人看来,这块地的麦苗并不“壮实”。“这是典型的‘两叶一心’,但你看,接近根部的分蘖节有突起,开春后分蘖成穗肯定没问题。”段希林拔起一株麦苗,剥开层层“外衣”,向记者解释,“冬长根、春长身。上冻前喷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也采取了‘控旺’举措,这会让根系更健壮。”这一高产“门道”是他从德州市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赵同凯那儿学来的,去年已实践过,很管用。
“‘田秀才’多了,才能多打粮,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耕地能实现‘吨半粮’。”段希林说。最近一段时间,他还给周边的种粮大户打电话,嘱咐大家正月十四以后,只要有能湿地皮的降水,弱苗地块每亩撒上10至15公斤的硝酸铵钙,实现促弱转壮。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本报记者张双双本报通讯员邓静张佳君这几天,临邑县翟家镇翟家村中心街集市上好不热闹,大家都在忙着“备年货”,可段希林却在“备肥料”。
2023-01-22 08:54
□本报记者李丽“83、84、85……93、94、95……100!”1月21日下午4点10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儿楼7楼,重症医学科一病区3号病房12床,从接通
2023-01-22 08:47
□朱子钰到达车站的那一刻,我就知道,离团圆不远了。老家距离济南800多公里,每天只有一趟车。早上六点多,天色微亮,我便提着大包小包上了高
2023-01-22 09:04
编者按:国家疫情防控优化政策“新十条”出台满月有余,疫情高峰平稳度过后,复工复产的步伐稳步加快。城市道路上的行人和汽车又恢复了川流不
2023-01-21 19:4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董昊骞张一帆济南报道2023年1月20日,临近春节,家住潍坊青州的老刘陆续迎来了返乡的子女。看着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一团
2023-01-21 19:4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刘涛卞功浩杜昊付洪强菏泽报道“每次回家来都有新的变化”“不管路途多么拥堵或者是周折,回到家就会忘掉所有的疲倦”“
2023-01-21 20:05
上一次我体验到真切的、具有烟火气的年味,是在七岁。那年,我在近千公里之外的南方,看着我奶奶把撕下来的日历叠放在一起,放在一进门的方桌
2023-01-21 19:41
□记者李丽通讯员樊学龙樊岩峰报道本报济南1月20日讯打通首诊在基层渠道、打通资源下沉渠道、打通药品到基层渠道、打通重症患者外转渠道,春节
2023-01-21 19:52
□本报记者王洪涛刘涛本报通讯员刘传录房屋外立面由旧到新,道路由洼到平,绿化由粗到精……1月20日,记者走进泰安市岱岳区粥店街道物探家园,
2023-01-21 07:44
□ 本报记者李明本报通讯员张葆明1月20日,大寒。早上7点,寒风刺骨,从办公区一路小跑钻进执法车,伴随着发动机的轰响,张固然和妻子吴霞开
2023-01-21 0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