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视频丨锣鼓、舞扇、耍火龙,百年大秧歌历久弥新

时间:2023-01-17 17:04:12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乳山大秧歌形成于明朝,在民间又称逗会、耍秧歌,是流行于胶东乳山市乡村的一种年节民俗舞蹈形式,以队伍庞大、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的表演风格而闻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区街道夏西村的火龙大秧歌。

自19世纪中叶传承至今,夏西村火龙大秧歌已传承数百年。宋文菊是乳山大秧歌代表性传承人,由她担任队长、100多位成员组成的夏西村舞火龙秧歌队,是威海市重大节目展演和比赛的常客。

火龙大秧歌有一套完整的表演内容,由锣鼓队、耍龙队、花鼓队、扇子队和自由舞队合作表演,节目有龙凤斗(即龙扇斗)、龙与花鼓斗、扇与花鼓斗龙,主要分单队亮相、斗做、梅花盘、大团圆和收场谢幕表演。

雄浑的铜锣、嘹亮的镲、激热的钹,锣鼓队闪亮登场。直径2米的大鼓是表演中的关键。作为秧歌的节奏支柱,鼓点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秧歌阵形有二龙吐须、龙摆尾、卷菜心、盘玉柱等变化,演员的步法采取走十字步、走八字,走势有踏步、扑步、颤步、纵跳步、走场、跑场、踉跄、吸腿、翻跟头等。

一场大秧歌表演约半小时,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当属耍火龙。宋文菊介绍,一条龙为一组,共两组。龙头很大,需要2至3人接替配合表演,整个耍龙队则需要30多人协力完成。龙穿尾时,擎珠人和擎龙头人密切配合,呈现龙喷火的表演效果,演出气氛顺势达到顶峰。

2016年,乳山大秧歌被省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年,乳山市被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甲 通讯员 路红 姜俏俏

关键词: 密切配合 被命名为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