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观点:寒冬救助让齐鲁大地暖流涌动

时间:2022-12-27 11:47:20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资料图片)

“有3名拾荒者,在济南市小清河北路与济洛路交界处的南岸桥下露宿……”11月26日下午,正在街面巡查的山东省济南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突然接到热线电话。了解情况后,救助人员立即联系附近“泉城避风港”的救助专员,一同赶到了目的地,劝说3名拾荒者到“避风港”。因天气寒冷,经本人同意一名年长者由社区救助专员护送到“避风港”接受救助,另外2名想一起租房子,不接受救助。

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救助人员给不接受站内救助的2人留下棉衣、棉被、食品等救助物资,还有口罩、酒精喷雾、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并把一张写有救助热线及地址的爱心卡递到他们手里,再三叮嘱其勤洗手、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如有需要可以随时拨打电话,接受救助。

为解决街头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入住救助站的情况,济南市民政局在全市各区县依托福利机构,建立166个小型救助点,被称为“泉城避风港”。生活无着的临时遇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都可以自由进出这些救助点,躲风避寒。据了解,像这样的“避风港”,在山东省共有970个,彰显了“使弱有所扶更温馨”的服务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山东省民政厅实行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全面动员,多措并举打造“齐鲁避风港”,织密兜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网络。各地由救助站站长、民政局长甚至当地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参与巡查,守住守牢寒冬救助的底线,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服务。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要求,山东积极完善市级中心救助站、区级卫星站、街镇救助点和村居网格的四级联动救助网络,形成资源共享、协同联动、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救助机制,为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群众就近求助提供便利。各地充分发挥110、12345服务热线、24小时求助热线、城乡社工站和网格员发现报告和应急处置作用,落实首接责任制和应急处置措施,兜牢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底线。济南市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应急救援站、公园传达室等公共设施,按照“沿街、开阔、易发现、全天候开放”原则,实行“四有三统一”(有固定场所、有专人负责、有救助物资、有档案记录,统一标识、统一救助流程、统一救助标准),设立166处“泉城避风港”,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休息场所和基本饮食等过渡性救助服务,并根据救助对象需求及身体情况进行分类转介,实现“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

山东救助管理机构还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参与日常街面巡查和站内救助服务。他们发挥出租车司机、公交司机、环卫工人、夜间安保人员等热心群众积极性,发挥社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了解民情、反应迅速的特点,及时提供救助线索。济南、滨州、泰安等地发挥市级救助站中心作用,链接街道(镇)社会工作站、周边爱心宾馆、24小时便利店等社会资源,开展流浪乞讨救助便捷服务,实现救助关口前移。今年以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264人次。

对无法查明身份流浪乞讨人员,山东及时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救助寻亲网登记,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进行人脸核查比对,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广泛发布寻亲信息。全省各市级救助站整合各方资源,心理咨询、社会工作师等专业力量,建立寻亲工作室,通过心理疏导和慰藉,使他们感受到关爱温暖,提高了寻亲成效。与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联合开展寻亲“团圆行动”,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电视新闻报道”立体综合式融媒方式,播出系列主题活动29期,超过2亿人次观看,今年以来共为309名无身份信息人员成功寻亲。

山东省民政厅负责流浪乞讨救助工作的负责同志说:“在受助人员中,有的可能是一位走失的老人,可能是未成年人,也可能是精神障碍或智力障碍的残疾人,还可能是外出寻亲、务工不着的临时遇困人员,通过我们的救助服务,能够帮助他们回到家庭、回到学校、回到亲人身边,过上正常的生活,是我们的职责使命所在,更让我们感到欣慰和幸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关键词: 今年以来 山东省民政厅 社会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