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环球最新:《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获评202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十佳”读物

时间:2022-12-12 15:03:41    来源:大众网    


(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吕乐 报道

近日,《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一书被评为202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十佳”读物之一。

疫情形势下,孩子们留在家中的时间明显增多,家长怎样和孩子互动,才能既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又最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需要家长修炼的技术。市场上的畅销书也不乏亲子沟通类的书籍,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许多家庭教育书籍太过于理论化,停留在一些概念、逻辑的探讨上,家长看完之后云里雾里的,甚至感觉自己更不会养孩子了;许多“成功家长”写的书,又大多是个人感性经验的总结,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概括性和理论性提升的高度不够,可能对自家孩子有用,对其他孩子就不一定适用了。“看到王普华教授写的这本《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时,我眼前一亮。书里既有贴近家长生活的、丰富立体的案例,又在深入剖析儿童基本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清晰的、普适性的育儿流程,并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将育儿这么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让家长学得会、用得上。”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连森告诉记者。

书中将孩子的行为分为“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两种情况,并进一步细分了类型,涵盖了儿童各种可能的行为。面对孩子的行为,家长将其归类,对照流程一一回应即可。这就好比学游泳前,教练在岸上将游泳动作一一分解(如何蹬腿、如何划水、如何呼吸......),提前练习,下水后按此流程多加练习,就能慢慢学会游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将接纳分为“观念接纳”和“技术接纳”,让“接纳”这个比较玄的概念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作者更是一针见血地看到了许多家长在回应孩子方面的误区:要么对孩子过于严厉,压抑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要么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行为失去了界限,并且提出了可从精神方面和行为方面分开回应的策略,在精神层面无条件接纳孩子,在行为层面则要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既尊重了孩子及其感受,又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使其更加符合社会规则的要求。

王连森告诉记者,能写出这样兼具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好书,与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分不开的。王普华教授不仅在高校讲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还在各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成千上万的家长受益。与此同时,她还对一些问题儿童进行一对一矫正训练,亲自与孩子互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俗话说得好,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的过程如何实现?通过回应。做好回应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课。这实际上并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只要用心学习、仔细琢磨,相信每位父母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培养孩子各种积极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 社会科学 实践经验 游刃有余

上一篇:
下一篇: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