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原来,孔子长这样

时间:2022-12-06 11:47:32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无法留下音容相貌,孔子长啥样,这给后人带来了不断“衍化”的空间。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古到今,孔子的形象也各种各样,但孔子的“真相”并非不可追寻。

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写孔子样貌:“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长人’而异之”。孔子路过郑国,郑国人评价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司马迁几次主动或通过他人语言描述孔子形象,说明他本人对孔子长啥样也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司马迁的描述中,除了说孔子是“长人”即个子较高可以确定之外,其他很难信。 汉代因为尊儒,孔子雕像多见。按说,雕像有点接近绘画,但遗憾的是面部往往难以辨识。


(资料图)

山东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杨爱国对汉画石像多有研究,他表示:孔子的形象在汉代广泛出现在画像石椁、祠堂、阙、墓、棺以及墓室壁画上,这些为丧葬礼俗服务的葬具和建筑上的孔子形象,多是侧身像,身体微前倾,躬身状——但侧和躬,难以表现孔子的容貌。

迄今所见最早的孔子像出现在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中。该墓随葬的长方形衣镜的外框上绘有孔子与弟子的形象,画像上的孔子高约28.8厘米,宽约8.4厘米。孔子头戴小冠,蓄长须,身材瘦高,着深衣长袍,腰束带,脚穿翘头履,也是侧身像。

在这个墓葬画中,孔子的身高比弟子们都高,可见“个子高”是大家对孔子高度认同的特点,但“瘦”就有疑问。孔子重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用今天的话说,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孔子本人射箭技术高超,《礼记·射义》说:“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因此,从各种记载判断,孔子孔武有力,平时的身体状态是比较壮实的,“瘦”则显“瘦弱”,不符合孔子的常态。当然,如果海昏侯刘贺墓中的孔子是描述其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曾经“七天没吃到一粒米饭”时的特定状态,则“瘦高”倒有几分恰当。

一般来说,离孔子生活的时期越近的文字记录,越能查找到孔子的“真相”。在这方面,成书于战国末年的《荀子》与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值得我们重视。

《荀子·非相》言孔子相貌,一是“仲尼长”,也是说孔子个子高;二是“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蒙倛是上古时代人们用于避魔驱邪的一种神兽,面目极其狰狞可憎。这个说法,值得玩味。

在思想纷乱的战国时代,荀子独崇孔子思想,认为其是最好的治国理念,并以孔子的传人自居。荀子自然是没有见过孔子,但既然他“尊孔”,称孔子“面如蒙倛”,肯定不是贬义,即不是说孔子面目狰狞,也不是说孔子长得可怕。荀子说孔子“面如蒙倛”,真正意思或许是说其他思想学术或学派是“魔”和“邪”,孔子思想具有驱除这些异端学说的力量,这是用“蒙倛”的本义——当然,“蒙倛”一词也客观道出孔子相貌有威严的一面。

这也可以被《论语》中的记述来印证。《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这本书如果对孔子的相貌有记述,自然最能说明孔子的“真相”。

《论语·述而》篇中有记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孔子平常闲适在家的时候衣冠平整,容貌舒展,神态安详。《论语·述而》还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厉”和“威”说明孔子有威严的一面,但孔子同时“温”和“不猛”,也就是说,孔子面相有中和之美。“温而厉”换一个词就是“不怒而威”,这是孔子最真实的表情特征。

上述描述和孔子《论语·子张》中的“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的语句也有义通之处。宋程子作注曰:他人俨然则不温,温则不厉,惟孔子全之。这说明了孔子态相具有“对立统一”的表情,这倒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但孔子的常态,则是温和为主。后人比较孔子和孟子的不同,用了“春风”比喻孔子,用“战鼓”比喻孟子——孟子性格刚强,“虽千万人,吾往矣”是孟子的名句,孔子以“礼”为“仁”的外现,重视礼尚往来,让人如沐春风。

因时代相隔久远,我们今天已无法完全把握孔子的面部特征,但通过《论语》等相关记述,孔子形象的基本特征我们还是能够确认的:大高个,不会很瘦,应是胖瘦适宜,面容和善,有书卷气,但不怒自威。(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关键词: 孔子思想 望之俨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