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世界观点:择一事终一生

时间:2022-10-15 07:48:28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清心易得、匠工难觅。

真正的匠心,是数十年如一日,在灯下不厌重复的旧时光;是抵得住日月消磨,依然捏紧手中刻刀的初心;是任凭世间纷扰,仍旧坚持自己选择的决然……让我们一起到曲阜城里走一走,寻见何为我们向往的“匠人精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

以匠之心,造木之艺

曲阜楷木雕刻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其原材料源于孔林独有的珍稀植物楷树,创始人则是孔子的弟子子贡。相传孔子去世后,子贡守灵六年,并用楷木雕刻其师孔子、师母亓官氏两尊圆雕坐像,始创楷雕。

颜景新,曲阜市楷木雕刻第五代传人。其祖辈于乾隆年间开始从事楷木雕刻,颜老七八岁时第一次拿起刻刀,这一握,就是80年。

夜以继日的不断雕琢,在其手上留下了数不尽的刀口,刀尖消磨出的凹陷,一朵朵木料上开出的花朵、跃起的鸟兽虫鱼,无一不见证着颜景新楷雕技艺的成长。

他说:“一柄如意万余刀,从制作到用途,都注定快不了、多不了。刀尖花开,皆因以匠之心,造木之艺。”

2

不方不圆,因其自然,固差胜于雕镌

尼山砚在曲阜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之石,文理精腻,质坚色黄,可以为砚,得之不易。”

197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丁辉初次接触尼山砚。丁辉制砚,很自然、也很自我,所谓“自然”,是他在制砚过程中讲求因材施艺,依形开墨堂、墨池,充分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状和天然花纹进行装饰,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而“自我”是指他更追求砚的意境传达,常配诗文,极少雕琢点缀,以意境为上。

尼山砚之所以能成为鲁砚乃至全国名砚之一,与楷木雕刻、碑帖并称为“曲阜三宝”,正是得益于其简朴大方、因纹就砚的独特制作工艺,若少了由爱而生的审美和果决下刀的点睛,尼山砚就失了魂。

“不方不圆,因其自然,固差胜于雕镌。”丁辉常说,尼山砚的灵魂在“形”更在“意”,方寸砚石上传承儒家文化,正是他的责任所在。

3

传承比销路更重要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起源于中国民间古老的虎图腾崇拜,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后经世代演变,渐渐从凶猛威武、令人生畏的形象化为一副温柔相貌,变作老虎帽、老虎鞋、布老虎玩具,成了可以穿在身上、拿在手里的身边“保护神”。

秉着对传统纯手工技艺的传承,牛成路把全国各地不同样式、不同寓意的布老虎研究了个遍,推出了精气神十足的平安虎、憨态可掬的乖乖虎、热情洋溢的开心虎等12种布老虎造型,每一种造型都做到了有据可依。

因为寓意吉祥、形态活泼,每年岁末年初,都是布老虎销售的旺季。面对火爆的市场,牛成路和福临民间工艺坊的70多位手艺人始终坚持手工制作,一把剪刀,一块布料,一点一点地勾勒图样,一针一线地缝制拼合,看上去简单的布老虎,只要稍不用心,就难以呈现出虎的神韵。在他们看来:布老虎的价值正体现在原汁原味的纯手工上。

“必须全神贯注,工艺品才能有灵气。我们更多地把‘布老虎’当作艺术品来雕琢,宁可少卖也绝对不能降低哪怕一丝标准。”这是牛成路与作坊的70多位手艺人对“虎文化”的执著。

4

兵器不冷,射礼常新

弓箭制作技艺并非起源于曲阜,但与弓箭相关的文化,却在这片儒家文化发源地获得了多样化的深度呈现。从周朝贵族教育体系“六艺”中的“射艺”,到礼仪制度逐步完善后化为“射礼”,搭弓射箭,在儒家思想体系支撑下早已超出了单纯的武力范畴,取而代之的,是“形端志正、射以观德”的人格塑造;是“发而不中、反求诸己”的道德自省;是华夏先民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的珍贵的人文实践成果。

在曲阜明故城墙西缘外的胡同里,坐落着一个小院儿,院门口挂着“徐弓坊”三个字,打门缝往里一瞅,院内搭着架子,有瓜蔓绿藤攀附其上,并没有什么稀奇。孰不知,就在这看上去不起眼的小院里,却藏着霸王弓、灵宝弓、龙舌弓等一众历史上叫得上名号的神弓,这些弓,皆由院主人徐明坤一手复制。

受儒家文化滋养的徐明坤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遍访全国的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30多年“弹弓一射”间,打磨出了一身独门制作技艺。除了造弓,徐明坤还热衷于文化传播,用他的话说,“兵器不冷,射礼常新。只有让青年一代了解兵器背后的文化内涵,弓箭制作技艺才能获得更持久的传承。”

5

“琉璃”千年遮风雨

曲阜琉璃瓦厂院内,形似半面竹子的黄色琉璃筒瓦整齐码放,在初夏炽烈的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金色,每一块瓦当的背面,都以阴文刻着“大庄”和“御圣公”字样,这是独属于曲阜大庄琉璃瓦匠人的荣耀。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大庄琉璃瓦厂,其前身是由明武宗为朱氏窑户特赐的“裕盛公窑场”。在历史上,无论是供奉孔子塑像的孔庙大成殿,还是孔子嫡系后裔生活的孔府,每一次修缮所需的琉璃瓦均出自于此。

琉璃烧制技艺是一门跨度极大的“非遗”项目,即便是最简单的瓦当,也要经过粉碎、淘洗、配料、炼泥、制坯、捏作、烘干、素烧等20多道工序才能面世。作为曲阜琉璃瓦厂最新一代的掌门人,王德强始终坚持遵循古法,在燃烧的炉火里,传承着百年技艺。

如今,曾经的官府手艺不仅受到国内古建项目的热捧,还远销到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智利等国家,法国圣艾尼昂市的博瓦尔动物园熊猫馆,正因为闪耀着大庄琉璃瓦的光芒而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受到当地居民的热捧。

6

桑皮纸贵,皆因匠工

桑皮纸,古时称“汉皮纸”,起源于汉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制作技艺繁杂,纸质绵柔质坚、不生虫、不腐蚀,天然环保,被誉为纸业“活化石”。

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造木为纸,前前后后要经过砍条、剥皮、灰桑皮、倒装等36道工序,花费两个多月时间,匠人们站在水里一泡一整天,也不过能捞出5、6刀纸。纯手工,限制了纸张的产量,却也为其注入了只有匠心所至才足以成就的文化艺术感。

曲阜市王庄镇纸坊村位于城北5公里处,相传明朝时,乔、郑两家由山西洪洞县同时迁入该村,将桑皮纸制作工艺也带了过来,曲阜《阙里志》记载:“纸坊在城北十里,居人造纸为业······孔子五十六代孙孔希翥居于此,为纸坊户。”很快,造纸技艺便与曲阜浓郁的人文气质融为了一体。

纸坊村桑皮纸制作技艺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造纸成为当地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村民们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用世代相传的制作工艺,独树一帜地诠释着独特的原始韵味。

从楷木开花,到砚上烟雨

从以射明礼,到瓦上流年从针线抒志,到纸中藏文……我们看到,造物之人与所造之物,正在彼此关照、相互成长。而曲阜的匠人故事远不止于此!齐鲁的匠心手造远不止于此!

中华的泱泱文脉远不止于此!

关键词: 楷木雕刻 琉璃瓦厂 弓箭制作技艺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