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温氏股份四季度亏损8.3亿“猪王”跌落 智能化养殖落后一步

时间:2021-02-23 17:35:07    来源:长江商报    

国内畜禽养殖龙头温氏股份(300498.SZ)仍然面临着抵御周期风险难题。

创立于1983年的温氏股份原本以肉猪养殖为主,为了抵御周期风险,公司积极布局产业多元化,坚持以养猪为主的同时,积极拓展至鸡鸭鹅等禽类养殖,希望借此抑猪周期。

然而,养猪养鸡难两全,肉猪、肉鸡价格基本上没有同时出现在高位。温氏股份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0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为74.11亿元,同比下降46.94%。原因就是,鸡鸭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

曾经,温氏股份因其较强盈利能力被称为“猪王”。如今,其已从宝座跌落。

值得一提的是,年来,国内肉猪养殖企业纷纷进行大规模扩产,延伸产业链,迈入智能养殖时代,不断降低养殖成本。温氏股份依旧采取公司+用户农户养殖模式,相较自繁自养模式下效率可控的优势,存在短板。

净利腰斩或不仅因禽类售价下降

在猪肉价格高位运行之际,养殖龙头温氏股份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远超市场预期。

2月19日晚,温氏股份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9.35亿元,同比增长2.45%;净利润为74.11亿元,上年为139.67亿元,同比减少65.56亿元,下降幅度高达46.94%。

这一经营业绩大幅低于市场预期。2020年度,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肉猪养殖企业大多赚翻了。根据披露,2020年度,牧原股份预计盈利270亿元至290亿元,同比增长超3倍。傲农生物预计盈利6.2亿元至7.2亿元,同比增长20倍至23倍。天邦股份预计盈利31.50亿元至33亿元,同比增长超30倍。正邦科技预计盈利56亿元至61亿元,同比也增长了2倍多。此外,唐人神、新五丰等净利润均预计大幅增长。

2019年,温氏股份净利润为139.67亿元,高居行业榜首。2020年,公司被牧原股份大幅反超,牧原股份预计实现的净利润下限就达270亿元,是温氏股份净利润的3.64倍。

同行净利润均在倍增,温氏股份的净利润为何会大幅下降?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受活禽市场供给过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活禽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去年,公司销售肉鸡10.51亿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肉鸭5692.80万只(含毛鸭、鲜品),毛鸡、毛鸭销售均价分别同比下降21.79%、32.94%,养鸡、养鸭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较大亏损。

实际情况或许并非仅仅如此。2020年三季报显示,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554.56亿元,同比增长14.80%,净利润为82.41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为75.56亿元,同比增长35.44%、47.11%。

其中,去年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94.89亿元,同比增长9.04%,净利润为40.88亿元,同比变动-13.06%,扣非净利润为33.39亿元,同比变动-25.90%。相较一二季度,三季度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增长。

温氏股份曾在去年三季报业绩预告中称,受活禽市场供给过剩、新冠肺炎疫情及餐饮消费恢复低于预期等因素影响,活禽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自7月份以来,受消费需求回暖的影响,活禽价格止跌回升,但尚未达到上年同期水。前三季度,公司毛鸡、毛鸭售价同比分别下降22.96%、31.47%,养禽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较大亏损。

对比全年业绩快报及三季报,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4.79亿元、净利润-8.30亿元。

根据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及全年业绩快报的说明,四季度的营业收入跟三季度基本持,毛鸡、毛鸭销售均价在四季度并无大幅波动,三季度盈利40.88亿元,四季度亏损8.30亿元,差距达49.18亿元。

据此推断,四季度亏损,不只是因为毛鸡、毛鸭销售均价下降,可能存在资产减值、计提费用等吞噬净利润的事项。目前,由于公司未具体披露,尚难以判断。

智能化养殖落后一步

温氏股份净利润大幅下滑,表明公司抵御周期风险能力仍然有待提升。

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养殖业存在较为明显的周期特征。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中小板挂牌上市,2015年至2019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62.05亿元、117.90亿元、67.51亿元、39.57亿元、139.67亿元,同比变动130.77%、89.99%、-42.74%、41.38%、252.94%,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就是因为遭遇猪周期,猪肉价格处于周期低谷。

再往前追溯,2008年、2009年及2012年、2013年,温氏股份也出现两次净利润持续大幅下降,也是源于猪肉价格处于周期低谷。

为了抵御猪周期,温氏股份积极进行产业布局,除了养猪外,公司发展至养鸡、鸭、奶牛、鸽子等,并成为A股商品肉鸡、商品肉猪出栏量最大的企业。

在财报中,温氏股份称,经历过多次行业重大事件,在积极应对中逐步建立起产业对冲、产业链上下游对冲、区域对冲等一系列风险对冲机制,使公司能够在行业危机应对中掌握主动权,获取稳定的利润,从而穿越周期,获得持续发展。其中,产业对冲,就是畜禽,鸡周期与猪周期不一致,公司养猪养鸡并举,以对冲行业周期波动。此外,公司还开展水禽养殖,加码产业对冲。

理论上,鸡周期与猪周期的不一致,确实能实现产业对冲,增强抵御周期风险能力。但正因为这样,公司总会处于周期低谷中,在猪周期或鸡周期高峰时,并不能赚到预期的亮丽业绩。2020年,公司净利润远比同行逊色就源于此。

备受关注的还有温氏股份是养殖模式。公司发明并持续推行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现公司自身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能帮助农户实现增收。不过,这一模式也有弊端,那就是成本较高,可控不高。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激烈之时,其劣势就表现得更为明显。

年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等众多养猪企业纷纷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情况下,除了规模,成本或是核心竞争力,而温氏股份的养殖模式恰恰不具备成本优势。这从毛利率可以得到印证。

2016年以来,温氏股份的综合毛利率在20%左右。与之相比,牧原股份的毛利率要高出不少。2016年至2019年,牧原股份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69%、29.81%、9.82%、35.95%,2020年前三季度为64.67%,虽然有明显波动,但整体上高于温氏股份。

期,市场上流传华为进军养殖业。不过,华为养猪并非传统的养殖,而是智能化养殖。

牧原股份也已经迈入智能化养殖时代。公司称,其通过研发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为猪群提供高洁净生长环境。公司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猪病预测模型,实现疫病实时监测与有效控制,养殖过程数据自动采集与分析,对部分猪病进行提前预警,辅助兽医进行远程诊断,极大提高了人工效率,生产效率高于国内行业均水

目前来看,温氏股份的智能化养殖已经落后一步。在可以预见的竞争日趋激烈的未来,如何才能赢得市场,值得温氏股份慎重考虑。长江商报记者魏度

关键词: 温氏股份 智能化 养殖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