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探源华夏文明8000年 51立方米探方包含6万年人类印记

时间:2021-01-29 10:28:17    来源:科技日报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历史长河中,最受人类关注的莫过于起源与归宿这个古老话题。距今约6万年前,距离甘肃秦安县城东北48公里的大地湾就留下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印记。8000年前,原始社会农业生产发展成型,气候温润的陇山脚下、清水河畔,“大地湾人”登上了历史舞台。

徘徊在20世纪我国100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上,从大地湾走出来的8000年文明岁月,在眼前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

大地湾遗址肇始8000年华夏文明

“1978—198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大地湾遗址共揭露面积1.4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近万件,发现了房址、窖穴、墓葬等史前遗迹700多个。”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赵志雄介绍,遗址距今约7800—4800年。其代表着西部地区早中期的新石器遗存,是我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走进大地湾博物馆,展馆中展出了大地湾遗址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彩陶、雕塑、绘画、汉字雏形、宫殿式建筑、“混凝土”地面、防潮层建筑材料、消防实例、度量衡与十进制等,正是这些发现让大地湾遗址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3000年历史。

“仓廪实而知礼仪。”黍粒、粟种、油菜籽标本的发现,确立了黄河流域寒旱作物栽培史;居住条件由地穴下沉变为平地起建,占地420多平方米的“原始宫殿”式建筑,开创了八柱九开间土木结构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条形盘、异形器、簸箕形器、四扳带盖罐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陶质量具,它们的出土把我国度量衡实物史提前了3000多年。

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常山文化……大地湾罕见地涵盖了所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与裴李岗、河姆渡等诸多新石器文化在发展演变中融合,共同孕育了古老中华文明。

51立方米探方包含6万年人类印记

一个长3米、宽2米、深8.5米的探坑,历时3年发掘,破译了6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印记。

“2006年至200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机构联合在大地湾原始村落发掘了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赵志雄说,这个编号DDW006的探方,将大地湾人类持续活动历史倏然推前了8个数量级。衔接6万年新旧石器时期的文明遗址,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由探坑往下望去,台阶、炉灶、墙壁等生活痕迹一目了然。据介绍,探坑的文化堆积层共有6层,包含了古人类长期生活留下的各类文化遗存。1—3层形成于距今6万年至2万年,地层中发现了石英砸击品;第四层形成于距今2万年至1.3万年,细石器产品和陶片开始出现;第五层展现了大地湾初始农业经济;第六层展现了半坡晚期成熟农林经济,完整记录了我国北方地区从狩猎到农作的发展过程。

据赵志雄介绍,探坑不仅有较为完整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而且保存了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持续的考古记录。“研究人员利用碳14、光释光测年法和土壤序列分析、高精度石笋氧同位素分析等现代技术手段,为遗址人类活动建立了可靠的年龄框架。”

赵志雄说,遗址已经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中华文明历史起源和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个大地湾,上开中原仰韶文化之先河,下启陇右马家窑、齐家文化之滥觞,为甘肃东部史前考古树立了断代标尺,彻底改变了甘肃新石器时代的研究局面。

大地湾发掘以前,甘肃东部地区的考古工作相对薄弱,仰韶文化仅有零星的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历史基本上属于空白。“大地湾的发现,把甘肃历史文化的认识推向了仰韶文化之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郎树德说,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孕育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大地湾算是找到仰韶文化的“祖先”了。

“目前大地湾遗址探明面积275万平方米,发掘的面积仅占0.5%。”赵志雄说,现阶段要研究如何将文博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以保护为基础深化研究,在宣传推广中完成文化传承。

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接待服务部主任邵耀峰介绍道,现在展馆通过陶器制作、炭笔绘画、钻木取火、陶埙演奏等现场体验,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和文化旅游活动。

采访结束,远远望着这座古老遗存,记者不禁浮想联翩:千年文脉、万年历史,神秘的大地湾之下,也许还有诸多待解之谜。(张文丽 杜 英)

关键词: 大地湾 华夏文明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