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地方经济半年考 22省市GDP跑赢全国

时间:2020-07-27 10:15:07    来源:北京商报    

截至7月26日,除黑龙江外,各地经济发展半年报陆续放榜。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披露上半年经济增速的30个省份中,有16省市GDP实现正增长。其中,西藏、新疆和贵州GDP增速位列全国前三位,因疫情受到重创的湖北省,GDP总额仍位于全国前十位。在居民收入方面,19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中西部地区表现更加抢眼。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稳就业政策相继落地,收入提高将带动消费后劲稳步回升。从政策端看,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仍是支撑各地经济指标复苏的重点领域。

22省市GDP跑赢全国

上半年全国各省市GDP统计数据中,广东、江苏和山东三省GDP分别以49234.2亿元、46722.92亿元和33025.8亿元位居排行榜前三位;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安徽和湖北也分别以29087亿元、25608.46亿元、22130.27亿元、19901.39亿元、19026.4亿元、17551.1亿元和17480.51亿元跻身全国前十。

从增速看,有22省市GDP增速要高于全国-1.6%的速度,西部地区表现抢眼。例如,西藏以5.1%的同比增速问鼎全国,新疆和贵州增速也分别达到3.3%和1.5%,超出其他省市同期增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表示,首先,西藏地区经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小,推动其GDP数据高增长;其次,我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国民经济有由南向北呈梯度推进发展的趋势。例如2012年前,东南沿海五省市GDP增速较快;2012-2019年,增速较快的为中部地区;从今年开始,经济发展继续向西北推进,西藏和新疆等地成为了经济推进的外在表征之一。“经济的梯度推进则进一步得益于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带动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和现金流的同步推进。”

作为增速长期位列榜单前三位的贵州,除林业、渔业等第一产业平稳增长外,其GDP的高增长速度很大程度得益于其新兴产业的发展。日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达22.1%,连续五年排名全国第一。作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互联网相关营利性服务持续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比2018年同期增长93.5%。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作为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严重地区,其上半年GDP以17480.51亿元领先上海并跻身全国前十,总额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二季度,湖北经济强势发力,GDP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9.9个百分点,部分经济指标由年初加速回升。例如,上半年湖北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收窄26.6个百分点;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8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增长较快

全国经济恢复态势渐好,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上半年数据显示,上海和北京两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4万元,继续领跑全国其他城市;浙江、江苏、天津和广东四省市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别破2万元关卡。

从增速来看,与GDP回升步速相似,上半年全国共有19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中西部地区涨势更加显著。其中,西藏、江西、四川和贵州四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达9.66%、6.02%、5.98%和5.93%。

人均收入的拉升主要源于就业水平的稳步提高。据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最高,达57.5%。两会期间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将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

为扩大就业,应对疫情对居民收入带来的冲击,前述四地相继发布稳就业相关举措。其中,上半年,西藏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6.1万人,劳务收入37.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6.8%、85%,同比增长53.6%和61.4%;江西发布《江西省稳就业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三年内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以上,组织3万名以上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0亿元等;四川动态摸排受疫情影响的失业人员底数,支持企业间短期用工余缺调剂,开发乡村保洁、生态护林、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贵州则下达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录规模、扩大招生入伍规模、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八大举措。

“此外,中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加快也符合经济发展梯度推进的预期。”曹和平说。

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步回稳的同时,湖北、天津、黑龙江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在负增长区间。其中,湖北、天津和黑龙江三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达到-9.42%、-1.75%和-0.24%。

7月22日,国常会重申,确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措施,促进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认为,虽然上半年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降11.4%,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同比涨2.4%,说明居民消费能力没有显著走弱。未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逐渐回归常态,消费需求也将得到自然恢复。

稳投资成“重头戏”

在日前国家统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曾表示,需求端表现不同步,虽然零售和投资数据均在下降,但投资恢复显然要好于消费恢复,说明疫情对投资活动的影响小于消费。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3.1%,二、三产业投资增速也分别为-8.3%和-1%,保持负增长。然而,梳理数据发现,在已公布数据的省市、自治区中,已有20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归正区间。

其中,西藏、山西、吉林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8.5%、8.3%和7.8%。从行业角度来看,山西建安工程投资及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速分别达8.8%和10.5%;吉林则更多受到汽车制造业、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同比涨幅分别达21.5%、10.6%和14.2%。

同期,上海、江西、湖南、甘肃和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紧随其后,分别达到6.7%、5.8%、4.7%、4%和3.8%。梳理数据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基建和房地产等投资成为前述地区的重点资金流向。

例如,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分别达到78.8%和26.8%;江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6%,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高耗能投资下降1.2%,占比降0.9个百分点。甘肃在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9.6%的同时,基建投资降幅收窄20.1个百分点至-0.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9%;浙江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交通投资分别增长12.3%、13.5%和1.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2.7%。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的开发投资数据侧面反映了土地交易数据表现较好。即便是上海等楼市政策较严的城市,稳投资方面也较看重房地产拉动作用。供给结构加快,企业端预售许可证等政策的调整,都会刺激企业拿地,带动开发投资。但数据拉升背后,还是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稳投资方面缺乏更多产业端的支持,使得房地产投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今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加强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指出,“展望下半年,基建引领、房地产相随、结构优化,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已然形成,疫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将明显加快”。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刘瀚琳

关键词: 地方经济半年考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