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数量多保存好!黑龙江发现大面积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时间:2019-12-26 10:52:20    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科学家25日宣布,其研究团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发现大量恐龙足迹化石。这是黑龙江省报道的第一个大规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点。这些恐龙足迹数量多,保存好,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复该地区古环境及其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黑龙江化石资源丰富,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该地区已发现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松花江猛犸象、梅氏犀、河套大角鹿等,构成丰富的哺乳动物生物群。遗憾的是,黑龙江早白垩世的骨骼与足迹记录非常稀少。唯一的记录是,1983年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的陈秉麟等人在依兰县城南门外牡丹江西岸发现的一个恐龙足迹,但研究人员未对其进行具体描述与对比。

2018年夏,化石爱好者朱利在达连河镇红星村路边新修开的剖面上发现了双壳类化石和龟化石,其旁边有一些有着明显规律的凹坑,疑似古生物的足迹。邢立达团队随后确认了这些印记为足迹化石并展开考察工作。

据统计,依兰恐龙足迹群由5条行迹共计70个足迹组成,包括平行的蜥脚类恐龙行迹、三趾型鸟脚类行迹、延长的三趾型兽脚类行迹。蜥脚类足迹的后脚长度约49厘米。由于右脚和左脚的步长明显不同,可能为跛行或异常的步态。鸟脚类足迹以趾迹为主,第三趾最发达,第二趾、第四趾的爪迹几乎呈三角形,且前缘圆钝。三趾型兽脚类的爪痕平行,被暂时归为游泳迹。兽脚类游泳迹和其它恐龙的步行行迹的组合,表明它们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形成的。考察队还重新描述了陈秉麟的旧记录,认为其足迹可能是甲龙类所留。

研究人员称,依兰恐龙足迹群补充了黑龙江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记录,也体现出该地区恐龙生物群的多样性。黑龙江晚白垩世的恐龙生物群很有可能是此次发现的这一生物群的延续。(记者操秀英)

关键词: 黑龙江 恐龙足迹群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