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为何要继续包容“代工模式”?代工非贬义

时间:2019-12-09 09:51: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利润像刀片一样薄,国际市场打个喷嚏就会丧失主动权——在全球价值链中,代工被定位于产业链最低端。

产业要迈向中高端,发展要实现高质量。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品牌,是大势所趋。而近年来众多代工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关门破产的也不在少数,似乎更强化了这样一种判断:在全球分工体系中“分一杯羹”的代工模式,是不是应该退出中国经济舞台了?

然而,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代工模式的存在,仍有着合理的经济逻辑。

广东一家企业,已经代工了55年,至今仍在逆势上扬,分明为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代工模式,提供了一个鲜活案例(参见新华每日电讯12月9日5版《代工非贬义》)。

做过鞋子、家具、玩具,现在又做起了LED、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的广东昭信集团,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顽强表明:遵循经济规律,代工仍有生存空间;依托代工求新求变,企业照样可以发展。

时至今日,在珠三角,在全国各地,依旧活跃着大量代工企业。通过贴牌生产沉淀技术,聚集产业拉长产业链,让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紧密融合……这条由众多代工企业参与构建的产业发展路径,曾经为中国经济发展做 出了贡献,现在仍是一道不可轻言退出的风景。

转型升级、创新引领,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相信大面积的“代工厂”终将成为历史。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力先进制造、壮大自主品牌,但以中国之大,仍有一些企业只有首先解决了温饱,创新发展才有腾挪空间。

昭信集团的发展也启示,不将命运完全寄托于代工,而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追求转型升级。在端稳“代工”这碗饭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饭碗”,从企业层面,无疑也是一条现实可行的转型发展路径。

当下,我们既要坚定创新发展,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也要理性认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企业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对代工这种“兜底”模式,应给予更多理解,而不是嘲笑,更不是简单弃之如敝屣。

近一段时间,中央及地方密集摸底经济形势,研判明年的经济环境,力促“六稳”的信号不断增强。“六稳”,稳就业是当头。服装、电子、鞋业等“代工大户”集中的传统产业,也是就业大户,劳动力相对密集。通过这些代工企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吸收大量就业人口,对于“六稳”大有裨益。

最重要的是,尽管中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创新能力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奋力迈向世界产业链的上游,但我们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决定了我们发展经济要继续包容各种生产组织形式,在全球分工中务实合作、互利共赢。

所以,代工非贬义,还不能轻言放弃。(黄海波)

关键词: 代工模式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