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编剧何冀平:有故事、有变化的人物关系是一个“法宝”

时间:2019-09-19 11:05:18    来源:北京日报    

她的话剧《德龄与慈禧》在北京演出一票难求,即将在上海的演出也火爆到不得不“实名售票”;她的最新电影作品《决胜时刻》将于9月20日上映,首映式后就好评连连;著名京剧演员史依弘的新编京剧《新龙门客栈》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得到业内外一致好评,该剧的编剧正是她,其实她也是电影《新龙门客栈》编剧;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根据话剧《德龄与慈禧》改编的同名粤剧,过两天也将在香港再度演出,主演是汪明荃、罗家英……这个“宝藏女孩”就是著名编剧何冀平。

何冀平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北京人艺的《天下第一楼》,是她的成名作,如今的《德龄与慈禧》也被认为是华语戏剧的新经典。在戏剧领域她是翘楚,在电影界她也从香港火回了内地,除了脍炙人口的《新龙门客栈》《投名状》,近几年的《明月几时有》《邪不压正》也都是她的作品。大概正因如此,《决胜时刻》艺术指导张和平在接到要拍摄这部影片的紧急任务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何冀平,“除了她没人赶得出来!”

去年11月接到邀约的何冀平,火速赶到北京,原本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悉的她,在两周时间里一摞一摞地看书、看片、查资料,看得头都晕了的时候,她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写出了大纲,“我找到了三个小人物这条线,我知道这么干可以。”

从小人物入手写大历史,是何冀平写历史题材作品擅用的手法,“无论是写真实的历史,写大人物,我都喜欢从小人物、生活细节、人物关系入手,这样才有戏!”在她看来,不管多么宏大的历史,都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她在片中写到毛主席半夜去街头吃小吃、帮陈有富写情书、给女儿捉鸟、进戏园子看戏……这些事大都是何冀平虚构的,有的是历史上依稀有点影子,有的则是根据历史虚构的。有些理论和主义讲起来有些生硬,但她把它们都化成形象和故事展现出来,让高大的领袖形象变得有血有肉,让历史变得更为真实可信。比如,毛主席在双清别墅写出《论人民民主专政》,何冀平没有直接写他如何辛苦、如何熬夜,而是让李讷来告诉父亲,你已经好几顿饭没吃了。

有故事、有变化的人物关系也是何冀平编剧的一个“法宝”。在《决胜时刻》中,何冀平写到毛主席与陈有富、田二桥、潘予三个小人物的关系和故事。从这些内含着戏剧冲突的关系入手,笔下的人物就活了,观众也就容易看下去了。何冀平说:“历史剧也不能照本宣科。我写戏,一定要观众能看下去,老是一本正经写东西,大家就不爱看,不会有触动,更谈不上受到教育。”

编剧还得注重向生活汲取力量。干了几十年编剧了,何冀平知道自己掌握了一点技巧,但她认为“技巧是技巧,生活是生活,对编剧而言还必须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技巧,吸收多方面的营养”。电影里主席有一句台词大家都很喜欢,“赤壁一战乾坤转,东风送我第一船”,这句话其实是京剧《群英会·借东风》里的一句唱词,不仅契合片中的情节,也契合了毛主席对京剧的爱好。何冀平认为,这样的“神来之笔”其实并非偶然,而是要求编剧一贯在生活中汲取多方面的信息。

这次创作过程可以说是一次“急行军”,大纲通过后就紧锣密鼓开始写分场,分场出来剧组就开始筹备。那段时间,何冀平家里到处都是书和资料,书旁边就是纸和笔,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赶紧记下来。因为赶得太急,剧本写完后,她病了四个月不见好,“写的时候全神贯注不觉得,写完了才知道用力过猛。”何冀平说,每一次创作其实都是如此,从面前摆的一张白纸开始,到满篇的万语千言,“编剧直写得额头沁出血来,一字一句都是点点滴滴的心血。”所幸如此倾力地创作也得到团队的认可,大家都说“何冀平的剧本燃起了我们的雄心”。影片监制黄建新收获最大,“我终于找到了一个优秀的编剧!”记者 牛春梅

关键词: 编剧何冀平 人物关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