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资讯 > 正文

张艺谋经典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时间:2019-08-01 15:09:58    来源:小红帽的玩具    

《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继《活着》之后最好的电影。这一次,张艺谋没有在人性的阴暗洞穴中缠斗,而是书写了无比凶险的情境中激发出来的人性光辉。它是当下中国影市中罕见的电影,这不仅由于它在本该喜庆的贺岁档中选择了一个沉重的题材,更是因为它在价值观上是普世的,在制作水准上是世界级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部国产的“好莱坞大片”把《金陵十三钗》说成“好莱坞大片”,不是说只有洋人才配拍出好电影,而是说它运用了很多好莱坞电影惯有的表情和叙事技巧,有效地牵引观众的情绪,让他们在145分钟的片长中有荡气回肠的审美体验。用一句话来概括剧情,那就是:南京大屠杀期间,在中国军人、勇敢洋人和仗义妓女的掩护下,一群女学生逃出生天。

在以往的同类题材影片中,控诉日军的残暴和兽性始终是主调,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屠城血证》、九十年代的《南京大屠杀》莫不如此。两年前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在控诉的基础上,试图表达一下“普通日本军人也是战争“受害者”的意思,却成了不伦不类的一厢情愿。《金陵十三钗》中也有揭露和谴责的一面,在两个妓女回妓院被虐杀的一段中,那些血淋淋的镜头和狰狞的面孔足以让人愤懑的直欲爆炸。但它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或者说它只是节制地表达了愤怒,便把主要笔墨放在了牺和拯救的主题上。《金陵十三钗》最大的关键词是“牺性”。经过苦战即将跨入安全地带的中国军人,为了掩护一群被日车追杀的女学生而果断开枪,牺牲了自己活命的机会。

贝尔扮演的洋人殡继师木来玩世不恭,因为不忍生灵涂炭,牺性了独自逃生的机会,承担起不可能完成的拯救任务。为了同胞能够活命,女学生们作出了牺牲;为了姐妹不受推残,妓女们作出了牺牲;为了让女儿出城,父亲作出了牺牲;为了不负承诺,教堂的小伙计也作出了牺性。片中只有日军保持了反派本色,但其中也有一个良知未泯但被战争裹挟的文化人军官。在一波波“牺牲”冲击波之下,我承认自己几次处在流泪的边缘。虽然最终没有落泪,但这部电影让我笃信:人类与兽类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在某种力量的感召下,肯为同伴牺牲所有。《金陵十三钗》请来了好莱坞明星贝尔出任男主角,片中的英文对白超过三分之一,其情感范式也相当国际化。故事的主场景是教堂,主线是殡葬师穿上神父的服装庇护女学生。基于宗教感召而生大智大勇,在欧美电影中常见。

中国军人一寸山河一寸血,其中洋溢的爱国精神和血性,也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普世价值。妓女和学生在生死之际存人而亡己,所有的观众都能从中感觉到人性的善良和高贵。有人把这解读成“妓女换处女”,那只能暴露他们自己内心的不干净,因为他们看不到这件事的木质是“成人救孩子”。严歌苓多年旅居海外,是一个有着国际视野的作家,她的原作本就具备了穿越文化隔膜的力量。刘恒是中国最“左右逢源”的剧作家,他似乎不管在怎样严苛的环境中,都能找到既不犯规又得大众拥戴的方法,之前的《集结号》就是典范。由这两位操刀,《金陵十三钗》的剧本实现了最大的观众覆盖面。从以往的作品来看,张艺谋是一个无法拯救坏剧木,但有了好剧本必能使之增色的导演,这一次他没有在画面上炫技,只是平实地讲述关于“牺牲”的故事,铺垫有力,分寸得宜,少有牵强和虚假之感。

张艺谋延请国际制作班底,不可能没有视觉奇观。从旗袍到琵琶,从南京一条街到天主教大教堂,处处呈现出真材实料和精工细作感。尤其是两场巷战,既有想象力又有逼真感,说是中国电影中最好的战争戏也不为过。这一次,张艺谋尽可能克制住了“贩卖”民俗的冲动,他只在片尾安排了一个14位妓女穿着艳丽旗袍、唱着秦准小曲走来的长镜头,算是浪漫主义的发挥。当然也有缺点,比如说把佟大为扮演的国军教官塑造成“战神”就明显过火,两个妓女因拿琵琶弦和耳环而离开教堂也有些为送死而送死的嫌疑。但在中国电影当下诸多禁忌的创作生态中,《金陵十三钗》节制而深情,低调而华丽,呈现出一种东西普适的格调。

关键词: 张艺谋 金陵十三钗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