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山东手造丨潍坊刺绣:飞针走线,针尖上的“非遗”技艺

时间:2022-03-23 16:42:06    来源:大众网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刺绣,讲究做工精细、色彩考究、人物逼真、细节生动,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潍坊刺绣,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鲁绣中的分支。清朝年间,潍坊刺绣达到鼎盛时期,技术上已不亚于南绣,畅销几乎整个北方,当时的潍县更是有着“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的美誉。

如今,伴随机器绣花的广泛应用,从事传统手工刺绣的人越来越少。但非遗传承人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那份挚爱,他们用手中的针线,精心研究传统刺绣技艺,创作出更具有潍坊地域特色、更加美轮美奂的绣制品。

潍坊刺绣:针尖上的“非遗”艺术

潍坊刺绣始于明清,光绪至民国前期是潍绣的兴盛时期。1956年,潍坊刺绣厂建立后,成为潍绣生产基地。将传统刺绣技艺与现代抽纱针法相结合,绣制了一些具有民族风格的拖鞋、靠垫、睡衣、台布等产品。不少潍绣佳作在全国和省工艺美术展览会及旅游品展览会上获奖,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2006年,潍坊刺绣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潍绣以日用纺织物为主,多取寓意吉祥的图案。构图简练、朴实、匀称、夸张,有较强的装饰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潍绣取材非常广泛,许多自然界的景物,皆可作为刺绣绣纹样。《潍县志稿》曾有记载,“凡围屏、喜帐、戏衣等皆能绣制,其优美或过于南绣。”

潍绣分为作坊绣与民绣。作坊绣多绣戏剧服装、名人字画绣品等;民绣多绣制鞋面、枕套、门帘、裙衣等。潍坊刺绣中的古装戏衣也久享盛名。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都曾订制或购买过潍绣戏装。

好的刺绣作品色彩要凝重,物象要真实,颜色与针法要交错、要衔接。绣—只小猫,爪子、脑袋怎么歪,在刺绣时也都有它独特的纹理。

经过不断地采纳、吸取各种传统技法,并能根据所需灵活运用,“潍绣”形成了针法的灵活多样性。“盘金绣”“打籽绣”“套针”和“锁边绣”是潍绣最具代表性的针法。“盘金绣”即用金线在纹样的轮廓上盘绣,用短针钉扎固定,针距均匀。“打籽绣”又称打疙瘩,在绣地上绕一圈于圈心落针,也可绕针三圈,与原起针处旁边落针,形成环形疙瘩。“套针”是平针绣法,可作镶色、接色。

传承技艺,潍坊欲再现“九千绣花女”

历史上的潍坊手工业发达,曾被誉为北方的“小苏州”。明朝时潍坊地区的民间刺绣十分普遍,到了清朝,潍绣得到了极大发展。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潍坊一度难觅穿针引线的“绣花女”,作为鲁绣代表的潍坊刺绣陷于濒临失传的窘境。

2015年1月,潍坊首次实施“九千绣花女”潍坊刺绣培训工程,由省级刺绣代表性传承人丁培玲、李素贞和潍坊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以及潍坊刺绣名师田梅英负责教学。培训工程自实施至今,已培训数千名学员,让潍坊刺绣后继无人、濒危的传承状况得到改善,为潍坊刺绣日后的普及与繁荣积累了大量的后备人才。

李银凤是潍绣薪火传承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九千绣花女”培训工程的主讲老师,她的作品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金奖。她对刺绣有着新的思考,希望让刺绣这一传统工艺重新回到生活,让潍坊刺绣从高高在上的神坛走入“寻常百姓家”。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杨凯 综合大众网潍坊、海报新闻、齐鲁晚报、中国山东网)

关键词: 培训工程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