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山东费县建设“两山银行”,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时间:2022-03-14 07:16:57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唤醒沉睡的绿水青山

费县建设“两山银行”,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费县马庄镇核桃峪村的千年流苏树。(□记者 纪伟 报道)

□ 大众日报记者 纪 伟

通讯员 高云野

费县费城街道荣和庄村村委会主任朱玉冠一直有个梦,就是把村里的荒石岭变成高产田,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在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的帮助下,朱玉冠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3月4日,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负责人魏凯,与一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来到荣和庄村,对村里的奇石资源进行考察,并计划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发“奇石贷”金融产品,为该村提供授信。

荣和庄村位于费县县城北部丘陵地区,有各类土地5400余亩,但适宜耕种的肥沃地块仅有300多亩。其余土地近一半是山岭地,另一半虽然平坦,但乱石嶙峋。20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陆续开始发展奇石园,靠着售卖地里刨出来的造型各异的石头,增加了不少收入。“但卖石头这条路不可持续,我们一直想把村里的石头地整理出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做一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朱玉冠告诉记者。

不过,这个想法一直受限于资金不足而无法实施。接近3000亩土地,整理费用就需要400多万元,后续建设高标准农田,还要增加各类农业设施,又需要400多万元费用,可村集体每年的收入才10多万元。

就在朱玉冠准备放弃这个计划时,费县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上宣讲的一项政策,又让他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苗。“县里成立了‘两山银行’运营中心之后,马庄镇核桃峪村靠着抵押一棵千年流苏树,换来了230万元贷款,让村子走上了发展快车道。”朱玉冠告诉记者,如果能复制核桃峪村的路子去银行贷款,荒山变良田的梦想也许可以实现。

2月底,朱玉冠来到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中心负责人魏凯为他详细介绍了费县在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方面出台的相关政策。魏凯介绍,自去年6月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启用以来,为了破解农村产权转化不畅、乡村建设投入不足、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授信难等问题,费县不断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围绕具有经济、生态、人文、历史价值的10种资源资产,以转包、出租、担保、抵押、授信等多种形式进行盘活、经营、开发。以核桃峪村为例,村里的千年流苏树是当地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祈福,仅在去年“五一”假期前后,该村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恒丰银行根据这课古树的文化服务价值进行估算,提供了230万元授信额度。

目前,费县“两山银行”已联合恒丰银行、山东省农担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8个系列金融贷款产品,成功运作的生态资源贷款达85笔,提供信贷额度超过7000万元。

春日里,沿着荣和庄村的山路向山脚下走,两边的田地里有不少正在劳作的村民,他们正在将地里的碎石一块块刨出,这样才能撒种耕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计划在村里发展红薯、黄烟和花生产业,还想借着靠近县城的地理位置,做一些近郊旅游方面的探索,给村民们创造一批就业岗位,带动他们增收致富。”朱玉冠说。

朱玉冠荒山变良田的梦想仍在稳步推进。而在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帮助下拿到生态资源贷款的村庄,已经悄然发生改变。在核桃峪村,村民朱传海利用20万元生态资源贷,流转闲置的山岭地,将土地平整过后建起了20多座集装箱式的民宿客房。等到春暖花开后,就能接待第一批游客。“以往外地游客来村里游玩,只能和流苏树拍个照,再在村里的农家乐吃个饭,但我们村最有卖点的其实是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现在有了民宿,就能把游客留下来,体验山村静谧的慢生活。”朱传海说,正是考虑到这个卖点,他把这批客房命名为静居民宿。

期待生态资源贷款的不仅有普通村民,一些有经济实力的老牌公司也希望利用该政策加速发展。费县云瀑洞天景区已经建成23年,每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为周边村庄创造了160多个就业岗位。近年来,为了从观光游向生态游转型,景区一直想建设一批高标准民宿。2018年,景区用闲置的库房和车间改建了29间客房,这项工程花光了几年来积攒的200多万元资金。去年10月,在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的帮助下,景区通过抵押“指动石”景点换来了800万元生态资源贷款。利用这笔资金,景区今年又新开工了3个特色项目。

云瀑洞天景区内曲径通幽,山水转折处,沂蒙山区的煎饼、布老虎都成了吸引游客的特色民俗体验项目。住在景区周边白埠村的张圣花就在景区内专门负责给游客烙煎饼,每个月有3000元收入。“新项目建成后,我们可以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云瀑洞天景区负责人孙世福告诉记者。

蹲点手记

乡村产业发展:“第一瓢引水”从哪来

□ 大众日报记者 纪伟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要想发展好乡村产业,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但世代与土地打交道的广大农民,最缺的也正是资金。许多已经做起特色产业的村庄,发展路径大抵相似,一部分村民在外打工、经商,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继而回村投资,一家带十家,十家带百家,形成规模后加速发展。

如果缺少从城市带回的第一桶金,乡村产业发展的“第一瓢引水”从哪来?费县“两山银行”运营中心的模式给出了解法。

乡村最富集的资源就是绿水青山,如果能给绿水青山标个价,就能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工具提供授信,为村民带来发展特色项目的启动资金。费县推出的这项创新业务,受到了广泛好评。在采访过程中,魏凯告诉记者,自从成功运作核桃峪村的“流苏贷”,不少村民慕名前来咨询。目前,该中心成功运作的85笔业务中,有一大半都是当地村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主动前来对接的。

魏凯介绍,目前,他们还在不断丰富产品内容,寻找更多“两山”转化路径,未来将探索建立运营团队,不仅为乡村送去资金,还要送去人才团队、管理技术和最新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 运营中心 核桃峪村 绿水青山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