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国学成语故事》番外篇(6):梦在春秋(下)

时间:2022-03-12 08:42:43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紧承上期,继续讲述春秋时期的几个梦境。

(三)郑穆公母亲梦“兰”为子

公元前606年冬天,郑国第11任国君郑穆公兰病故。

郑穆公身为男儿却有一个香喷喷的名字,与他母亲的一场“美梦”有关。

穆公的父亲是郑文公,母亲则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妾——燕姞。

燕姞,姞姓,上古八大姓之一。春秋时期,女子的命名比较复杂,很难一两句说清楚,感兴趣的可以搜索相关文献阅读。

一天晚上,燕姞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位天使给了她一朵兰花说:“我是伯鯈,是你的祖先。你要把兰花当儿子,因为兰花的香味国中第一(以兰有国香),你带着它会像兰花一样受到宠爱。”

果然不久之后,郑文公召见燕姞,送给她一朵兰花后让她侍寝。

燕姞说:“我没有什么才能,但侥幸怀了儿子。你不信的话,请用兰花作证好吗?”

郑文公答应了。后来,燕姞真的生下了一个儿子,遂起名曰“兰”。

郑文公妻妾成群,儿子众多,有人想提前接班,文公大怒,杀的杀,赶的赶,公子兰跑到了晋国,后被晋文公提拔为大夫。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计划攻打郑国,想让公子兰当先锋。公子兰拒绝了说:“我虽身在晋国,但不敢忘记父母之国,我不能这样做。”

重耳没有生气,反倒更加器重公子兰。后在其他大臣的建议下,晋文公决定扶持公子兰回国执政,以巩固晋郑两国的“传统友谊。”

公元前628年,公子兰登上郑国国君宝座,是为郑穆公。

郑穆公在位22年,在列强环伺之下求生存,工作很勤奋,是个好国君。

公元前606年冬天,穆公生病,弥留之际,他对身边人说:“兰花死了,我也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兰花出生的。”

郑穆公刈(割断)兰而卒。

(四)中行偃噩梦成真

前期国学成语故事《逢君之恶》中曾经提到,公元前574年,晋国大臣栾书和中行偃发动兵变,囚禁并杀死了晋厉公。

话说这中行偃非是旁人,乃晋文公重耳手下重臣荀林父(姬姓)的孙子。

公元前631年,晋文公为了防御戎狄,在三军外又设新三行军,荀林父将中行军,便以中行为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姓以明婚姻,氏以别子孙),所以荀偃,又称中行偃。

晋悼公即位后,中行偃一度不太受重用,但在悼公的儿子晋平公继位后,官运亨通,升任中军元帅,位极人臣。

前555年,齐灵公进犯鲁国北部边境。晋平公命令中行偃带多国联军伐齐。

一天晚上,中行偃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中中行偃和被杀的晋厉公打官司,却没有胜诉。厉公挥起一条长戈砍向中行偃,砍下了中行偃的头,中行偃跪着把头放在脖子上,却怎么也放不好,于是双手捧头跑了出来,恰好碰见了梗阳的巫皋。

中行偃从噩梦中惊醒,久久难以入睡。

几天后,中行偃在路上碰见巫皋,便说了自己的梦。巫皋说:“你今年一定会死。但是如果东方发生战事,你可以得胜。”

此后,中行偃跟随晋平公带领联军攻打齐国,在黄河岸边,他用红丝绳系着一对玉石祷告说:“齐国凭借地形险要和人多而背弃盟约,欺凌百姓,我们将要去攻打它。如果胜利了,我不敢活着渡河回国,请神灵作裁决吧。”说完,沉玉于河。

在联军的强大攻势下,齐灵公节节败退,联军一度兵临城下,临淄岌岌可危。

此时,郑国方面却忽然传来了内乱消息,再加上楚国方面蠢蠢欲动,以晋国为首的联军不得不停止了夺取临淄的计划。

转眼间,公元前554年的春天到来了。

中行偃的头上长出了一个恶疮,由于实在疼痛难忍,计划退兵回国的大军暂时在著雍驻扎下来。

中行偃的病越来越厉害,眼珠子都鼓了出来。

跟着平公先期回国的大夫们闻讯后,急忙半路折回,探望病情。

士匄率先求见,中行偃不答应。2月19日,中行偃病故,但是双眼圆睁,嘴巴紧闭,不能把珠玉放进嘴里。

士匄给中行偃盥洗并抚着身体说:“您瞑目吧,我们一定会照顾好您的儿子荀吴”,中行偃仍大睁双眼。

栾怀子说:“你一定是不甘心没有攻打下齐国吧,您放心,我们发誓会完成您的心愿的。”

中行偃闭上了眼睛,张开了嘴,让人把珠玉放进去。

士匄走出来感慨地说:“我是一个浅薄的人啊(吾浅之为丈夫也)”。

国学经典欣赏:

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生穆公,名之曰兰。

……公逐群公子,公子兰奔晋,从晋文公伐郑。石癸曰:“吾闻姬、姞耦,其子孙必蕃。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兰,姞甥也。天或启之,必将为君,其后必蕃,先纳之可以亢宠。”与孔将锄、侯宣多纳之,盟于大宫而立之。以与晋平。

穆公有疾,曰:“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兰而卒。

——《左传•宣公三年传》

关键词: 做了一个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