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蹲点深一度丨今年山东要增加40万的公益岗,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2-02-23 07:54:18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难实现社会化就业人员是稳就业保就业重点,也是难点

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产生了一批新的剩余劳动力,除大部分转移就业之外,还有一些因身体、家庭等原因难以实现社会化就业。这些人员的就业问题,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公益岗重要准则:“人岗相适”

城乡公益岗相关施行细则公布后,一直照顾瘫痪妻子的李兴荣注意到,乡村“助困型公益岗”有一条细则:原则上选用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属或近亲属,为其提供助困服务。按程序他顺利成为助困岗安置人员之一。“这一岗位应该没人比李兴荣更适合。”

◎目的是“以工代赈”,不能“养懒汉”

公益岗采用各用人单位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双重管理制度。全县公益性岗位补贴均按照“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发放,其中70%作为基本补贴,30%的绩效补贴则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赋予用人单位考核权利很有必要,是保证岗位实效的有效措施。

◎补贴太高不现实,太低挫伤积极性

在开展“齐享”公益岗建设工作之初,齐河已制订资金筹措方案,围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按照“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由财政兜一块,国企担一块,社会筹一块,各类经济组织出一块,多元化保障资金需求。

公益岗解析

专家:不仅要在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方面体现公益性,岗位还要为公众服务

□ 记者 陈巨慧 张双双

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让困难群众增收有新渠道,是山东的创新性举措。按照计划,今年全省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如何设置,安置哪些人,能不能实现良好运行?记者到先行试点的齐河县进行了蹲点调查。

老农民在村里上班了

难实现社会化就业人员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

2月16日,刚吃过早饭,72岁的焦玉坤老人就出门了,他要清扫所管理辖区的社区楼梯。“楼不高,共4层,我负责8栋楼,也不用天天扫,轮着来就行。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干完了,也不累。”

焦玉坤是齐河县刘桥镇流洪社区五保户,与93岁的母亲一同住在流洪社区老年公寓内。他早年因病导致右腿留下少许残疾,家里的地已经流转出去,两个月前成为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保洁岗安置人员。“五保户每月815元,公益岗补贴是300元,够花了。没想到我这一把年纪的老农民,还在村里上班了!”焦玉坤一脸欢喜。

齐河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被划定为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刘桥镇就位于核心区内。该镇流洪社区是一个典型农村社区,土地流转面积较大。流洪社区被列为齐河县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试点社区之一。

刘桥镇党委书记赵成说,前期排查时,突出“五类人员”中的贫、弱、残三大类,建立人员台账,逐户走访了解情况,共有64名就业困难群众。其中通过就业创业服务站协调辖区内海特尔、呈美制衣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38人,剩余26人按村级“四议两公开”初审,镇级四部门复审,县级联审小组联审,人社局备案的程序,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人员库管理。安置人员上岗前,全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打扫楼梯间隙,焦玉坤到社区办公楼旁的“齐享公益岗驿站”休息,内有空调、饮水机、桌椅等。焦玉坤说,这里不仅是26位公益岗安置人员休息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培训的“教室”。上岗前,环卫公司、镇卫生院等分别对相应岗位安置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我们确实需要这些知识,我们也想为社区尽点力。”

流洪社区居民焦方军一家四口都被纳入低保。因患有尿毒症,6年来,他每周三次去县医院做透析,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失去了市场就业机会。妻子董俊英要照顾丈夫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只能偶尔打打零工。现在,夫妻二人都开始“上班”:焦方军是绿化公益岗安置人员,负责社区绿化带维护,不限定具体工作时间,每月有600元收入;妻子董俊英则是助老岗安置人员,负责照顾社区老年公寓的两户独居老人,岗位补贴每月300元。

2021年12月,《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和《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全省创设120万个左右城乡公益性岗位,2022年的开发计划为40万个。其中,乡村公益岗约占80%,城镇公益岗约占20%。“城乡公益岗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我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产生了一批新的剩余劳动力,除大部分转移就业之外,还有一些因身体、家庭等原因难以实现社会化就业。这些人员的就业问题,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

“传统意义上的公益岗多局限于城市,且为过渡性安置,乡村层面尚处于空白。”齐河县人社局局长客风东介绍,齐河创新性地提出乡村(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概念,以消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为目的,目前县公益性岗位人员库已纳入6300余人。

“我们就缺这样的人”

公益岗重要准则之一是“人岗相适”

2月16日,记者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见到49岁的朱明霞时,她正在给独居老人怀善英按摩。朱明霞家住齐河县晏城街道永嘉社区中央城小区,3年前从刺绣厂下岗,因年龄大难找工作,加之听力残疾的儿子需要照顾,她没有再外出上班,生活较为拮据。

年前还未进“腊月门”,就传来“好消息”:社区要设置“齐享”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城镇大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及其他市场化渠道难以就业的困难群众。朱明霞仔细了解后,当即报名申请,并在报名表“专业技能”一栏如实填上“推拿按摩”,这是她下岗后参加再就业培训时学到的一项技能。

几天后,社区上门审查,家庭、收入等情况逐一确认后,社区党委书记郝阳阳特意问:“专业技能有相关证明吗?”看到朱明霞找出她的“推拿按摩证”,郝阳阳眼前一亮:“我们就缺这样的人!”原来,永嘉社区活动中心二楼的日间照料中心是社区老年人最喜欢去的地方,里面设有四张按摩床铺,可此前只有一位会按摩的热心网格员在此帮忙,朱明霞很适合这个岗位。

考虑到安置人员的特殊性,社区并未严格限定上班时间,但朱明霞还是尽职尽责做好这份工作。“下岗那几年不但不挣钱,每年还要花1万多元交社保。现在的工资是1700元,扣除四险个人缴纳的部分,到手是1268元。2月7日年后上班第一天就收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她说。

除卫生保洁、环境绿化、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外,永嘉社区还设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社区网格员和楼长、楼道长都在此列,这也让社区内4位符合条件的网格员得以安置。郝阳阳坦言,“齐享”公益岗重要的准则之一就是“人岗相适”,站在社区工作角度,托底保障的同时,安置人员个人能力能满足岗位所需也很重要。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城乡公益性岗位不仅要在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方面体现公益性,岗位还要为公众服务。“在岗位设置和人员安置上,公平和效率要兼顾统一,既要照顾弱势群体,又要关注服务效果,让大家满意。”

如何做到“人岗相适”?齐河结合“入库群众就业”和“用人单位用工”双向需求,目前已创设公共管理类、服务类公益岗5900余个,通过“人岗匹配”,新上岗人员831人。

流洪社区的李兴荣今年54岁,他的照料对象是其瘫痪在床的妻子刘金娥。2011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独子不幸因病去世,2019年妻子生病后,李兴荣结束打工生涯回乡照顾妻子,家里收入除去每月850元失独家庭补助及刘金娥每月120元残疾人补助外,仅有的经济来源是4亩多耕地。

城乡公益岗相关施行细则公布后,李兴荣注意到,乡村“助困型公益岗”有一条细则:原则上选用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体的亲属或近亲属,为其提供助困服务。“正好解决我时间和经济上的问题。”按程序他顺利成为助困岗安置人员之一。“这一岗位应该没人比李兴荣更适合。”刘桥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崔凯说。

目的是“以工代赈”

公益岗补贴按“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发放

公益性岗位对于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起着托底的作用。“考核评价是精准管理重要一环,公益岗的目的是‘以工代赈’,不能‘养懒汉’。”客风东说。

刘桥镇赵庄村有240多户村民,统一粉刷的房子干净齐整,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向远处延伸。2月17日上午9点,村党支部书记赵延芹正监督指导公益岗四位安置人员清理村文化广场旁绿化带。“村里有3个保洁员,但绿化带无专人管理。年前负责村庄保洁的公司设了绿化公益岗,这里不再是卫生死角了。”赵延芹说。

安置在绿化公益岗上的赵传金、赵传芹、焦守义都已69岁,赵传金视力残疾,赵传芹记忆力受损,焦守义腿部残疾,均无法外出务工。49岁的刘秀荣8年前得了乳腺癌,干不了重活。四人中除赵传金外均为低保户。去年12月初,听说村里要设置公益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赵传金等四人主动报名。经培训1月17日正式上岗,岗位补贴每月600元。

“尽量给家里贴补点儿。”见三轮车垃圾已满,戴着大墨镜的赵传金骑车准备将垃圾送到村旁的垃圾中转站。“早上7点半开始干活,过年也没断,大年初一放了一天假。四个人互相体谅,处得挺愉快。”他们也知道,要拿到岗位补贴得好好干,不仅要达到公司的考核标准,还要让村里满意。

“公益岗采用各用人单位与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双重管理制度。全县公益性岗位补贴均按照‘基本补贴+绩效补贴’发放,其中70%作为基本补贴,30%的绩效补贴则依据考核结果发放。”齐河县人社局就业办主任连爱红介绍,赋予用人单位考核权利很有必要,是保证岗位实效的有效措施。

详细考核办法则由社区或村庄自行制定。以赵庄村为例,实行用人单位和村委会双重管理、百分制考核,用人单位和村委会各占50%。用人单位侧重于业务考核,村委会主要以民主评议、出勤率作为依据,考核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实行动态监管机制,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调整退出。目前,刘桥镇83名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已满一个月,考核全部合格。

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

补贴太高不现实,太低挫伤积极性

2月17日,是齐河县各学校开学日。中午1点45分,晏城街道官寨村70岁的彭春英已经到达齐河县第六幼儿园北门西侧的护学岗指定位置,身上的“齐享”公益岗橙红色马甲格外耀眼。“小朋友,我送你过去吧!”“小朋友,我拉着你吧!”一旦小朋友应允,彭春英就显得格外高兴。

彭春英是低保户,儿子智力残疾。此前她在距家3公里的人工湖做保洁,每月收入1400元。由于距离较远,越来越力不从心。村文书官世合在进行公益岗摸排时了解到该情况,在晏城街道的努力下,在邻村开发出齐河县第六幼儿园的护学岗,岗位补贴每月300元。

“学校周边在施工,上学放学时道路很拥挤,我们每天都要出11位老师执勤护学,占全部师资的三分之一,此外还要安排家长轮流值班。”齐河县第六幼儿园园长杜秀芬告诉记者,幼儿园成立一年多,经费、人员较紧张,能设护学公益岗,还不需要幼儿园出资,他们很欢迎。

对于城镇公益性岗位的补贴,主要通过就业补助资金解决。省级财政将把各市岗位开发数量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并对就业困难人员多的地区给予重点倾斜。对于乡村公益性岗位,省级按照每个岗位年均1万元的标准,对市县给予分类分档补助,并重点向财政困难县倾斜。总体测算,省级财政投入占比达到50%左右,能有效减轻市县压力,更好保障政策落实。

在开展“齐享”公益岗建设工作之初,齐河已制订资金筹措方案,围绕“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按照“财政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由财政兜一块,国企担一块,社会筹一块,各类经济组织出一块,多元化保障资金需求。

齐河目前已上岗的公益性岗位中包括270个环卫岗,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县城乡环卫有限公司总经理翟晓文表示,近几年,随着社区、村庄建设的不断提升,一些新的便民设施、服务设施还没有专项保洁。此次借公益岗开发的契机,在原有的环卫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又进一步提高保洁标准,增加保洁人员。

2021年,齐河提出“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环卫目标,县环卫公司也与公路局、水利局等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并由此开辟出城乡河道保洁、国省道县乡公路保洁、黄河大堤保洁等新的保洁项目。“公益岗的安置人员,更愿意在村庄内或者就近工作,不愿意跑太远,这样我们就把村庄、社区附近的道路、河道保洁都设成公益岗,优先供安置人员选择。这些岗位劳动强度更大一些,收入也会更高一些。”翟晓文表示,作为县属国企,公司有能力也有义务支付一定的公益性岗位补贴。

采访中,还有用工单位工作人员透露,适合该单位并纳入公益岗人员管理库的20位人员中,在得知补贴金额后,有的不愿上岗。也有乡村公益岗安置人员在采访中委婉地告诉记者,希望岗位补贴能提高一点。

齐河县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当前还处于试行初期,公益岗人员补贴绝大部分都由县财政承担,“先保证现有岗位人员的收入,现阶段300元至1000元岗位较多,随着岗位增加和高补贴岗位的设置,还需资金多元筹措渠道发挥各自作用。”

王忠武教授认为,在城乡公益性岗位的设置和管理中,政府责任重大,但不可能全部包揽。需要发挥社会力量,让投入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对于城乡公益性岗位来说,补贴太高了不现实,太低了又会挫伤积极性。“岗位补贴究竟定在多少合适,需要摸索,既然是试点就先试探一下,这个过程中,要统筹各方,综合协商,广泛论证,科学精准施策,最终达到多方满意。”

(□实习生 葛雨涵 崔淑敏 参与采写)

■记者手记

城乡公益岗考核要有“温度”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张双双

在齐河蹲点采访的几天里,气温总是在零度附近徘徊。料峭春寒中,记者在与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的交谈中感受着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情。这金额并不大的岗位补贴如何激励他们发挥积极性,既保持了“公益”又落实了岗位责任,记者对此感到好奇。

2月16日8点半,刘桥镇流洪社区公益岗安置人员焦方军在社区小花园修剪绿植,妻子董俊英则拎起统一配发的护理工具箱,到社区南侧脱贫户焦保常、范梅英老人所住的老年公寓。

叠被铺床,清扫地面,刷锅洗碗。董俊英边收拾边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陪老人拉家常。听老人说指甲有点长想剪剪,她刚收拾停当,就马上从护理箱里拿出指甲剪,给老人精细地修剪起来。83岁的焦保常乐得合不拢嘴,跟记者道:“我两个闺女都离得远。这下好了,身边多了一个好闺女!”

老年公寓是一室的套间,面积不大,董俊英干活麻利,不一会儿就收拾得齐齐整整。她告诉记者,“每天到两家独居老人这里看看,花不了多大功夫,家里的活儿也不耽误,钱多钱少的都是个贴补。”

在齐河国际生态城内景区中国驿采访时,景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大年初五那天游客如织,因假期轮休景区保洁人员不足,附近村庄两位环卫公益岗人员及时赶到,缓解了景区环境卫生压力。他感慨道:“本以为公益岗主要为了给困难群众‘兜底’,在岗时间较短,并未指望他们发挥多大作用,但关键时刻却帮上了忙。”

绿化岗不需要天天修剪绿植,助困岗不需要时时陪伴老人,保洁岗也不需要刻刻盯在岗上,安置人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工作,考核应如何规范化进行呢?是否需要使用数字化手段,让考核更加精准呢?

齐河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齐河县开发的“齐享”岗位信息平台已经上线,人岗实时对接,岗位开发、招聘全流程都可实现上“云”办理。启用大数据对安置人员进行考核,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但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需要更加人性化,考核需要更有“温度”。

他告诉记者,目前,乡村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17元工资标准,依据岗位类型、劳动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并不需要全天工作,考核更多的是工作效果和满意度。”

公益性岗位,是为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政府托底设置的政策性岗位。给考核“加加温”,不仅能让安置人员感受到管理的温度,还能让他们更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更自信,更爱岗,让工作的热情更持久,让城乡公益性岗位可持续。

关键词: 安置人员 考核蹲点深一度丨今年山东要增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