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黄河岸边是家乡丨看杨庙社区如何告别“黄河滩”,奔向“幸福河”

时间:2021-12-01 21:13:41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东营报道

黄河流入东营后,进入了一段长达30公里的“窄胡同”。两岸堤距平均在1公里左右,遇到洪峰和凌汛,极易溃决成灾。1971年9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主要包括南展堤、分凌分洪泄洪闸和避水房台,1978年底建成。为力保黄河安澜和支持胜利油田开发建设,50年来,东营市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11个村的村民,在村党支部和党员带领下,先后2次搬迁村庄。党员干部又带着大伙儿一起,发家致富、奔小康。12月1日上午,“黄河岸边是家乡——‘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山东行”观摩团走进杨庙社区,亲身感受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哺育之恩与伤害之痛

水泥路平坦宽敞,地面整洁干净,背街小巷清清爽爽,墙面绘画栩栩如生。宣传栏里,党的辉煌历程、党建工作要点、党的优良传统等内容应有尽有……走进董集镇杨庙社区,和谐、美丽二词浮现在脑海。正在散步的居民刘先生对社区环境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社区口袋公园是大家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虽然面积不大,但健身器材、宣传栏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现在社区旧貌换新颜了,感觉心情都变得舒畅多了,生活很幸福。”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杨庙社区建成前,主街不到6米宽,胡同不到2米宽,多是土房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比较落后,产业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住在黄河边上的人们,对母亲河的情感可以说是极为复杂的,既依河生存,又与水患斗争,感恩她哺育的同时,也对河流充满了畏惧。洪灾和凌汛一直是黄河中下游的巨大隐患,特别是行至下游麻湾至王庄段,河道陡然变窄,形成了30公里势如弯弓的“窄胡同”,每当冬春之交,极易卡冰阻水,决堤成灾。杨庙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的展厅里,一幅幅老照片还原了当年杨庙社区的面貌。网络名人@刘继兴在照片前停留了很久,他说这里的人、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奉献精神让自己深为感动。

1971年9月,为消除黄河下游凌洪威胁,保障沿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胜利油田开发和工农业生产,国家计委批准建设黄河南展宽工程。工程至1977年底基本建成,涉及博兴、垦利两县6个公社76个大队,面积123.3平方公里,平均展宽河道3.5公里,修筑展宽大堤38.65公里,修建展区房台38个,安置4.89万人。为保障工程建设,南展区各大队支部勇担当、作表率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重建家园,克服困难。自1976年起,仅用2年多时间就完成了搬迁安置任务,为国家建设和防洪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

文明乡风在基层生根发芽

随着时代发展,老房台逐渐无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由于受蓄滞洪区功能影响,南展区产业发展滞后,群众生活相对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居住面积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公共服务和设施跟不上,当时没有一所标准化学校,没有一所标准化卫生室。杨庙片区11个村,也同样面临这些问题。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意见,推进南展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16年,杨庙社区建设率先报捷,11个村的群众喜迁新居。如今的杨庙社区,实行集中供暖、天然气入户、污水集中处理,配套建有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餐厅、青少年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划分6个服务管理网格,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

在老年人餐厅,记者了解到,这里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荤一素午餐,每天有四五十位老人同时就餐,政府补贴下来,低保、五保户等特困人员一顿饭一元钱。社区居民李奶奶告诉记者,这里的饭菜很可口,自己每天都会来吃。

不仅如此,杨庙社区全力织就干群连心网,通过订制“菜单”、群众“点单”、站所“派单”、志愿者“买单”工作流程,广泛开展公益帮扶、结对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乡风在基层生根发芽。杨庙社区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牛蒙蒙说,带着镇上的一些便民服务事项“双下沉”到了杨庙社区便民服务站来的,有32项事项能在当场办完,47个事项是我们这边帮办代办,也不用群众再跑腿了。

网络名人@红领巾sl说,有幸看到了群众众志成城、战天斗地、抗洪抗汛、共奔小康的热火朝天画面。住户们安居乐业,老人们幸福得溢于言表,搬迁后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守护母亲河,创造新生活

搬新居、乐新业。对于祖祖辈辈住在黄河滩区,以种地为生的滩区人民来说,搬了新家,住上了楼房,再回滩区种地既不方便也不现实。为了解决滩区人民的后顾之忧,真正让滩区人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在党组织的带领下,11个村抱团发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沿黄特色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3177元增加到2020年的20854元,村集体收入由平均3.6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9.1万元。同时,杨庙社区大力发展果蔬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由党支部领办6家合作社,群众收入来源由单一种植收入为主拓展为土地流转、务工和经营收入等多种渠道,收入水平稳步提升。

杨庙社区居民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金岸草编加工合作社从事手工编织,一个月能赚1500元左右,一年的工作量都是满满的。

“杨庙社区的居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了防洪建设搬到房台居住生活,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为了更好地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当地规划建设了新型农村社区,还配备了各种基础设施,集体供暖、天然气入户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很完善。由此也能看出党和政府的决心、支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网络名人@鍋盖頭司令感慨道。

50年、3代人、2次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住房更宽敞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部署下,滩区人民、沿黄人民的未来,绽放出幸福之光,未来杨庙社区也将砥砺前行,守护母亲河,创造新生活,努力建设民富村强社区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关键词: 杨庙社区 群众 社区 建设 发展黄河岸边是家乡丨看杨庙社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