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让文物在讲述中“活”起来 第四届“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征文、短视频大赛落幕

时间:2021-11-10 21:06:03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金珊 济南报道

日前,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第四届“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守护齐鲁文化根脉”征文、短视频大赛圆满落幕。

据了解,本届大赛自8月20日启动以来,组委会收到来自北京、天津、河南、江苏、云南、新疆等近30个省、市、自治区作者及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海外华人参赛作品共5318件。这些作品立足山东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和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多维度多视角地创新了故事讲述的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挖掘的内涵深度、厚度以及传播的广度。大赛的参赛作者除国家级、省市级作家协会的专业创作者外,也吸引了省、市、县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工作人员以及红色旅游景区工作者、历史文物研究者、爱好者广泛参与。此外,山东省美协主席张望等也纷纷挥毫泼墨为大赛助力。

大赛共收到征文4397篇,短视频921支。据山东海岱传统文化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大赛组委会副主任赵桂琴介绍,此次大赛评审由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投票占比20%,专家评审占比80%。由山东省一流的文学专家、文物专家、影视传媒专家组成的评审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了认真、专业的评审,最终评出征文类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50名,优秀奖100名;视频类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30名;最佳传播奖10名;最佳人气奖10名(征文类、视频类各5名);最佳组织奖10个。

陪伴了“讲好山东故事”四届的征文评审会主席李掖平教授表示:“本次讲好中国故事的征文活动,确定了以讲述文物故事为大赛主题,彰显出积极而重要的社会意义,因为每一件文物,都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器皿物象,它还是中华民族社会生活习俗的文化意象,更是华夏文明从远古到现在到未来的精神象喻。本届参赛者们的征文以散文、小说、故事等多种文本形式,从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多个角度,以或平实明快或生动鲜活或优美洁雅的语言表达,敞开了各种文物所蕴涵的沉厚丰博的民族生活情致、审美气韵、艺术风度和人文精神,给人以情感的共鸣、历史的感悟和哲理的启示。期盼并相信下一届征文大赛更上层楼。”

“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固化的文明,讲好文物故事,就是历史的延续和文明的传承,而视频是最生动的表达方式之一。短视频组有很多一线的文物工作者出镜讲述文物故事,充分展现了广大文物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专业水准以及他们对文物工作的热爱和执着。短视频中也不乏创意精彩、制作精良的作品,在主题推敲、角度选择、故事叙述和影像采制等方面用心十足,把专业问题通俗化、趣味化,有些短视频还采用了竖屏画面、快节奏剪辑、开门见山的表达,这些都更适合网络传播,特别是移动端观看,充分体现了大赛的网络传播意识和时代感。”短视频评审会主席郭战江表示。

评审会文物专家张从军高度肯定了本次大赛,“从整体来看,都很认真,紧扣讲好山东文物故事的主题,无论是视频还是文稿,都有较深的研究,既有严谨的学术性,也通俗易懂,见物见人,有情节,有故事,有感人至深的主题和内容,助推和加深了人们对山东文物的了解、理解和认识,为弘扬齐鲁文化作出了贡献。”

“讲好山东故事”已举办四届,这场大赛是浓浓的乡愁,把情系山东的五湖四海的朋友凝聚在了一起;这场大赛是闪亮的舞台,让每一个关注山东的朋友成为主角,说一场有关山东的“脱口秀”;这场大赛是开放的窗口,将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推向了世界,也将讲故事人对齐鲁大地的深情厚谊向外传递。一件文物背后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讲好山东文物故事就是在传承山东的历史、文化和文明。这是一场由集体赋能,所有人又是被赋能者的极其有意义的文旅赛事,5318件作品将山东人基因里绵延未绝、流淌至今的硬核血性,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温文儒雅的好客情怀,通过“活起来”的山东文物,走近了百姓、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关键词: 大赛 山东 文物 视频 故事让文物在讲述中“活”起来 第四届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