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一张纸的民族担当——解码华泰集团高质量发展路径

时间:2021-11-09 07:36:06    来源:大众报业· 大众日报    

华泰集团年产70万吨铜版纸生产线。□记者 李明 报道

□ 大众日报记者 代玲玲 贾瑞君 李明

一张纸,承古载今,传承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古老文明,载动着创新创造的现代文化,可以用来赋诗绘画,也可以撬动一个巨大产业。

当今世界造纸行业,李建华和华泰集团,早已成为标志性的存在。

45年间,从一个用二手设备起家的乡镇造纸厂,到如今造纸行业的国内领军企业;从一个小车间开始,到与世界造纸巨头鼎足而立,华泰走出了一条民族企业发愤图强、自主创新之路。走进华泰,梳理其崛起路径,以此可作为观察山东经济韧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由此可窥见一家传统工业企业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的担当与作为。

政治担当——

振兴民族纸业,为中国新闻纸赢得世界话语权

在华泰集团陈列室中,一张照片将人们带回到改革开放前夕。

照片中,20岁刚冒头的李建华站在简陋甚至有些凋敝的厂房前踌躇满志,那时华泰造纸的前身广饶大王造纸厂刚刚建成。45年后抚今追昔,华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李建华感慨良多,如今华泰已是世界新闻纸行业的领跑者。

“企业营销没有国界,但是企业家有祖国。如果没有党和国家好的政策、没有时代创造的机遇,就不会有今天的华泰。”谈及企业的发展,李建华言语中充满感恩。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份责任,华泰一直扛在肩上。

1999年,当时在国内已小有名气的华泰纸业开始调整企业战略,将目光投向了国内新闻纸市场。彼时,中国高档新闻纸全部依赖进口,最紧急的时候,很多报社印刷厂的新闻纸库存只能维持两三天。

偶然的机会,李建华了解到,德国汉德公司有一台正在运行的16万吨新闻纸机准备转让,他便立刻带人前去考察。然而,初次见面,李建华一行就遭到了“冷遇”——接待他们的汉德公司副总裁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德国人这样傲慢,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买不起、也使用不好更管理不好如此高档的造纸设备。”

为了给中国纸业争一口气,经过7轮艰苦谈判,估值16亿元的设备,最终被华泰用4.5亿元拿下。但二手设备不是“交钥匙工程”,华泰人硬是一个零件一颗螺丝地把纸机全部拆运回国内,并一次拼装完毕,一次投运成功。两年后,站在华泰生产线旁,看着从每分钟1200多米车速的纸机上抄出来的新闻纸,那位当年不理李建华的汉德公司副总裁由衷赞叹:“你改变了我对中国企业的看法。”

接下来,华泰又一口气投资100多亿元,增上10多条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一举登上全球新闻纸企业龙头地位,成功占据国内省级以上党报70%的市场,成为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大报首选品牌,结束了中国高档新闻纸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进口的纸机,一个比一个先进。但李建华不单纯依赖设备,他带领华泰坚持自主创新,把部分新闻纸机改造升级转产高端文化纸、高端包装纸、特种纸。因为品质高,华泰的文化纸中标成为《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系列辅导用书等重大主题出版物的专项用纸,并独家中标2021年《求是》杂志专用纸采购项目。

不管企业发展到多大,华泰不忘对民族纸业的责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汶川地震时,铁路不通,灾区新闻纸面临断供风险,华泰不惜代价长途汽运送去新闻纸,保证了成都日报等多家灾区党报的正常出报。2020年以来,纸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华泰不讲价钱,优先、足额、及时保障了党的十九大系列辅导用书等政治读物用纸供应,党建读物出版社为此专门发来感谢信。

特别是近两年,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受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限废政策等影响,造纸行业正在经历原材料价格暴涨与短缺的双重考验,其他新闻纸厂纷纷转产、停产,但华泰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持稳健经营、保供稳价,扶持下游产业的发展。

“只要国家需要,只要党报需要,我们的新闻纸生产就会坚持到最后!”为保证新闻纸供应,把新闻纸这类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的话语权牢牢握在国产纸企业手中,华泰义不容辞地扛起政治担当,宁可亏损也要保留年产新闻纸110万吨的市场供应量,确保国产新闻纸的市场份额和国际话语权,保证纸媒尤其是党报,不被进口新闻纸卡脖子。

产业担当——

先强后大,不做“虚胖子”,内外双循环

正如铁器的出现成为历史时期划分的标志一样,造纸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李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说,如果当时头脑一发热,华泰早就可能超过了几百万吨的规模,但那顶多是个大而不强的“虚胖子”,没多少“肌肉”,石头绊一下都很难爬起来。所以,冷静分析了自己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后,华泰毫不犹豫地确定了“做强做大,先强后大”以及先外循环后双循环的发展策略。

对于企业而言,做强做大要“先谋势后谋利”。为了打造一身结实的“肌肉”,华泰从建厂之初就将质量视为延续企业生命的关键所在。

记者在华泰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1995年,华泰开发的牛皮挂面箱板纸上市初期,因抄纸机调试误差,产出一部分不合格产品。当时这种产品市场上正在俏销,国内客户昼夜排队拉货。一位潍坊客户找到企业的销售部门,表示不嫌弃这批纸,想买下来,却被李建华断然拒绝:“不合格产品不入库,更不允许出厂,宁肯损失20万,也不能让消费者受半点损失!”当着客户的面,他责成当事职工及车间主任当众锯断20多个纸辊,重新打浆。在场的客户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冲你们这种精神,就是再等上几天,我也要买华泰的产品!”

质量,是通过细节上点滴改进实现的。

走进华泰集团电仪总工程师魏国华的创新工作室,你会被各式各样的技术革新所吸引。“别小看这些小改小革!”魏国华指着其中一件工业控制柜冷却器的应用控制器向记者介绍,“我们用这个改造的产品替代控制柜原有空调,不仅优化了冷却和净化效果,还大大提高了纸品的质量,但价格只有空调的1/20,一年直接和间接增收节支上亿元。”让记者更没想到的是,这位曾经打败了洋专家的全国技术能手只有初中学历。

华泰股份总经理魏文光介绍:“在华泰,创新不论大小。我们倡导全员自主创新,从细节处挖掘效益,不但使企业始终站在自主创新的前沿,还为集团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保证。”今天的华泰,重大科技创新与小改小革同频发力,累计申请专利176项,主持或参与制定了26项国家行业标准。在11月3日颁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泰参与完成的“高性能木材化学浆绿色制备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斩获二等奖,至此,华泰已累计拥有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成为造纸行业获奖最多的企业。

在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华泰开始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

在国内,为最大程度地贴近消费和原材料市场,打造沿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的“三点一线”全国战略布局,占据了河海港运、陆路交通及航空运输等重要枢纽,形成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方位、区域一体化销售全网络覆盖,产品涵盖新闻纸、文化纸、铜版纸、特种纸、包装纸等100多种产品。

在国际,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增强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其中,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合资建设的SC纸项目、与比利时索尔维集团合资建设的电子级、食品级高端双氧水项目,产品均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5月,华泰又与奥地利安德里茨集团签约30万吨化机浆升级改造项目,现有的漂白化学机械浆生产线,改造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文化纸化机浆线。

生态担当——

产量是钱,环保是命,不能要钱不要命

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造纸行业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建厂之初,华泰和其他造纸企业一样,全部用麦秆造纸、用碱漂白,排出的废气臭气熏天。为了不让老百姓指责,不让乡亲和员工生活在恶劣环境里,华泰下定决心上治污设备。

于是,早在20世纪90年代,华泰就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治污设备,花掉了前一年营业收入的30%,达到了“废水可以养鱼”的污水治理水平。

2001年,先于国家要求,华泰又自觉淘汰了草浆造纸技术,采用国际现代化设备,启动了二次纤维原料造纸技术。每生产一吨纸,用水只有8立方米,而之前的落后技术,则需要用80立方米的水。不仅如此,采用现代化设备后,“20万吨造纸量用工3500人”的低效模式也彻底扭转,华泰达到了“40万吨造纸量用工100人”的新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李建华悟出了治理企业的一个信条:“产量是钱,环保是命,我们不能要钱不要命!”

虽然观念的改变不能解决一切,但没有观念的改变,一切都不可能改变。

在环保上,华泰舍得花真金白银。他们先后投入40多亿元,增上废水厌氧生物处理项目、三级化学处理项目、废水深度处理项目、木质素项目等,实现废水层层处理、循环利用,外排水COD含量国家标准为60mg/L,而华泰降到了40mg/L以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四个脱硝工程、三个烟气超低排放工程、两个水处理项目等也于近年先后投入运行,达到超低排放、清洁生产标准。

环保治理的同时,华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废渣、废灰、废水等全部进行回收利用,让废物在园区内被“吃干榨尽”。公司利用水处理产生的沼气增上沼气提纯项目,利用热电产生的余热增上余热回收工程,利用造纸黑液增上木质素项目,利用热电粉煤灰增上加气块建材项目,通过废物回收利用构建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循环生态链。

“我们不敢说达到了行业污染治理的最高水平,但是不断地创新,确实帮助华泰纸业实现了生态文明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平衡发展。”华泰股份副总经理谢士兵说,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引进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团吨纸耗水量由原来的80-100立方米降至6-10立方米,产品综合能耗下降21.4%,综合效益提高40%。

将环保视为企业的“生命工程”,让华泰得到了各方赞许,也构筑起了“绿色华泰”的核心竞争力。10月30日,华泰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11.5亿元,同比增长25.65%;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53.7%。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华泰高质量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如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华泰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十四五’期间,集团计划投资两个100亿,发展高端、高科技、现代化的绿色生态项目。同时,围绕‘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积极布局绿化、大型林场等业务,不断开发国际碳汇、森林经营管理项目,探索造纸产业链‘双碳’路径。”华泰股份董事长李晓亮语气坚定,信心满满。

关键词: 华泰 企业 项目 李建华 产品一张纸的民族担当——解码华泰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