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记者节·我的故事②丨想起万人送别袁隆平的情景,就觉得上了一堂厚重的课

时间:2021-11-08 09:06:36    来源:大众网    

今年的采访,对我冲击最大的是袁隆平先生的追悼现场。

从5月22日袁先生去世,到5月24日我们完成采访离开长沙,只要到明阳山殡仪馆采访,永远有长长的队伍,手持鲜花,来为袁先生送行,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绝非夸张。

送他的人,有长沙本地居民、有特地从外地赶来的、也有出差或旅游至此看到他去世消息后改变行程来吊唁的;送他的人,涵盖各个年龄段,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10后。

那几天,我总想起臧克家的诗,“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直到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我都觉得上了一堂厚重的课。

就采访过程而言,今年最难忘的是7·20郑州特大暴雨。20日下午,打算出发时已没有济南发往郑州的动车,只好定次日一早的票。当晚忙完手头工作又出门买雨具,但没买到雨鞋,睡下已过了21日零点。21日凌晨5点多,同事打来电话说高铁已停运,只好开车赶往郑州。

在郑州采访小区居民时,一个小伙子的插话引起我的注意。他说他是从地铁5号线逃生出来的,对新闻采访而言,找到突发事件中的亲历者不是件容易的事。采到亲历者,才能还原地铁5号线因积水造成伤亡时的情形。靠着下笨功夫,不断地跟当地人聊天,没想到与亲历者“碰”上了。

7月,在郑州采访

当晚我们赶往郑州东站附近住宿,可东站附近漆黑一团,手机的网络也时好时坏,实在找不到有电、有网、能工作的酒店。

最后我们在距离郑州主城区40多公里之外的荥阳订到了仅剩的房间。有电、有网、没水,这就足够了,2019年汶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我和同事曾经历没水没电更没网的情况。

但是,就在驱车赶往酒店的途中,我们的车又出了故障!身在高架桥上的我们着实有些心慌,当时下着小雨,气象部门又发了暴雨红色预警,周边楼宇还大都没电、漆黑一片,凄冷的氛围油然而生。我们慢慢开了5公里才找到修车店,原来车胎被扎了。更让人崩溃的是,车的外胎本身就有问题,修车店没有新胎可换,前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勉强上路,到达荥阳的酒店已深夜11点。

就是以这样的开始,我们在郑州待了一周。期间,全网首发的“失联4天的男子被山东救援队救出”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十,阅读量8326万,视频在海报新闻抖音号浏览量1467.3万,点赞59万。

救援工作结束后,我们才返回济南,没想到刚回来没几天,就传来郑州暴发疫情的消息,让我们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记者工作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挑战。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关键词: 郑州 采访 工作 酒店 先生记者节·我的故事②丨想起万人送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