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文化纵横|李泽厚《美的历程》:“美”的背后是什么

时间:2021-11-05 13:36:57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11月2日,美学家和思想家李泽厚仙逝,享年91岁。

对于一个中年“盛极”而晚年喜欢孤寂的人,李泽厚早已与现实生活远离,如果不是去世掀起一点波澜,人们很少关注到他。据说晚年的李泽厚遵循着“四个静悄悄”,其中两个是“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所以,即使人们想写一点纪念文字,可能也违背他的本意。

我的书架上有他的两本书:《美的历程》和《中国思想史论》,也已薄薄一层尘埃。《美的历程》上有他的照片:穿着羽绒服,翘着二郎腿,努着嘴,像在吹着口哨,用食指指着茶几上的一只猫,这照片和他扎实的学术形象似乎有反差。据他的学生回忆,李泽厚是一个很好玩的人。

李泽厚在上世纪80年代热喧一时,受影响最大的是“60后”,我上大学的时候,已过了“盛期”,但余温尚在。学界认为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其美学思想,《美的历程》是他留给后世最有价值的一本书,李泽厚以此确立了在中国文艺史上的“美学思想家地位”。

关于文艺之美的评论,过去是散若珍珠,缺少连续发展的系统之论,李泽厚独具“史”眼,将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楚汉魏晋艺术风格、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想等连珠成串,几乎完整呈现了中国艺术之美的发展脉络。通古今艺术流变,成一家之“美史”,这是李泽厚对文艺美学的独特贡献。

更重要的是,李泽厚的美学理论探索,阐释了一个道理:“美”并不简单,“美”的背后是历史现实,有残酷,有矛盾,有曲折,有演变,“美”很复杂,“美”很深厚——借用一下他名字中的“厚”。

“美”有时源于“恶”和“丑”。在谈到青铜器纹饰饕餮纹时,李泽厚出人意料地提出“狞厉的美”一说。饕餮纹是兽面纹, “呈现给你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纹饰?“人类从动物开始,为了摆脱动物状态,人类最初使用野蛮的、几乎是动物般的手段,这就是历史真相。”“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暴力是文明的产婆”,饕餮纹的艺术美是从氏族部落之间的残杀中萌生的,起到“神秘、恐怖、威吓”之功用。李泽厚的认识为现代考古学印证。1973年,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黄帝战蚩尤帛书,证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之不可靠,黄帝对蚩尤实施了刑法。

“美”有时是对立矛盾而纠结痛苦的。汉乐府《古诗十九首》突出了“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这种对死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李泽厚认为,这表面上的幻灭沉沦,恰恰体现了“人格的觉醒和追求”,意味着人从“经术宿命和鬼仙迷信”中脱离出来,因此这些哀伤反而有了积极意义,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美”也是随时代发展变化的。李泽厚对比“李杜”不同艺术风格,认为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社会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任何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模仿的天才抒发;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恰恰是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立和建立,其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李泽厚的贡献还体现在提出了“今古共情”的问题:“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仍能感染着、激动着今天和后世呢?”李泽厚对此模糊地归结为“所谓人性”,并确定“它不会是神秘的集体原型,也不应是“超我”(SUPER)。李泽厚所认为的人性是: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性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

李泽厚的一些艺术美学观点并不神秘,我们从其借用历史实践、发展变化、矛盾分析方法,就可以发现唯物主义哲学思维对他美学思维的深刻影响。在李泽厚看来,艺术美的特征和流变,归根到底取决于现实生活。考察某一时期的文艺,必须基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李泽厚曾说:“我反对美在自然、与人无关的论点;也反对将美等同美感,只与人的心理活动、社会意识相关的论点。我主张用马克思‘自然的人化’观点来解释美的问题,认为人类的实践才是美的根源,内在自然的人化是美感的根源。”

李泽厚一些美学观点也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比如,他对魏晋人物表面潇洒和诗文隐而不显的评价,几乎完全脱胎于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于酒之关系》。

李泽厚喜欢鲁迅,他的生死观和鲁迅“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如出一辙。而鲁迅的生死观又深受魏晋人物的影响,鲁迅在《写在〈坟后面〉》中说:“刘伶喝得酒气熏天,使人荷锸跟在后面,道:死便埋我。”艺术不是无源之水,从事艺术的人也不是。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报道)

关键词: 李泽 艺术 美学 认为 人生文化纵横|李泽厚《美的历程》: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