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开发衍生品?中国电影准备好了吗

时间:2019-06-24 10:17:51    来源:文汇报     

行星发动机、厢式运载车、主角同款英雄勋章……在电影《流浪地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亚军的同时,周边商品近770万元的众筹金额也悄然开启了衍生产品的“科幻元年”,电影的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也被不少人纳入了旅游“打卡”地。消费者旺盛的需求与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浮现,这片影视蓝海亟待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昨天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新文旅·新消费电影产业赋能新蓝海”金爵论坛上,业内人士围绕如何才能让衍生品和文旅产品撬动中国电影增长展开了一场讨论。

每秒售出66件,这是迪士尼相关负责人在论坛上透露的中国市场销售数据。从玩具拓展到服饰、配件、文具、包袋、食品及生活用品,丰富的电影衍生品种类背后是优质故事提供的最有力支撑。

衍生品需要内容引领是嘉宾们达成的一致共识,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开发衍生品?在北京中影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荣看来,除了票房和知名度的基础之外,创造性的元素是必备特质,这也解释了为何科幻题材是衍生品的“热门素材”。

在日本,电影衍生品的收入占到了全产业链的40%,在美国这个比例是三分之一。海外成熟的市场份额预示着中国衍生品的广阔发展空间,其背后的运营模式也具有借鉴意义。

好电影为观众制造回忆,优质衍生品则能让角色在观众心中保持常青,IP的长线规划就显得格外重要。《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知名电影系列的时间跨度短则10余年,多的超过20年,而推陈出新的产品却让故事永葆活力,消费者在把神奇体验带回家的同时,也无形中与作品建立了情感联系。

一款衍生产品要取得良好的销售效果,实用性、创意性、营销推广、渠道铺设四点缺一不可,这就少不了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据万代南梦宫(上海)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副总裁池沢苗介绍,从上游的内容出发,经过中游的生产商,再抵达下游的渠道,日本衍生品产业通过数十年的摸索已经形成了熟练的闭环,“衍生品开发团队要提前介入内容的制作中,而内容制作团队则要为后续产品的发展做铺垫,其中需要兼顾两方,这类复合型人才未来在中国市场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频频提到的热词,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链不断延展的必达之处。主题乐园、电影小镇、影视摄制基地、城市消费综合体等实景娱乐为电影与文旅的结合提供了多样的面貌,如何在拍好电影基础下做大“文旅”蛋糕引发了不少讨论。

10万游客人次,500万-700万的门票收入,这是象山影视基地开张伊始交出的成绩单。而近些年在60%-80%的年增长速度下,基地2018年的游客量达到28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亿元大关。没有作品的影视基地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景区。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陈建瑜坦言,“旅游是电影拍摄所带来的衍生品,从而带动其他IP的转换。”

《流浪地球》拍摄地青岛东方影都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影取得热烈反响后,青岛东方影都吸引到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成了全国科幻电影争相前往的摄制中心。“影视基地本身即IP”的思路把电影文旅从保留取景地和拍摄地的条框中解放出来。“从影迷的角度出发,他们对作品制作的前后流程更加感兴趣。”陈建瑜表示,高科技设备、数字化影棚等都是藏在场景背后的珍贵“景点”。

源源不断的客流与影视基地的发展相辅相成,而文旅这片蓝海也注定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记者 王筱丽

关键词: 内容 衍生品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