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天天信息:海岱财评|探索一条比创新成果更有价值的路径,山东自贸区做了什么?

时间:2022-10-14 07:38:05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日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正式发布的《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评估报告》指出,自2019年挂牌以来,山东自贸试验区扎实推进各项试验任务,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报告》特别提到:山东自贸试验区依据“从无到有,从断到连,从繁到简,从散到集”的制度创新逻辑,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探索出了一套体系化的制度创新路径,累计形成189项省级以上创新成果。

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


(相关资料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189项创新成果,山东自贸试验区探索出来的这条制度创新路径似乎更有价值和意义。

首先,“无”到“有”,即是填补制度空白。随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政府过往的一些管理模式尚未跟上经济发展步伐,导致在部分领域缺乏健全完善的制度。山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重点在产业发展、要素供给、营商环境领域加快填补制度空白。

其次,从“断”到“连”,即是完善制度体系。山东自贸试验区针对各部门管理职能分散、各领域信息孤岛、各区域功能差异造成的“断点”,通过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区域功能联动等有效方式,促进制度协同和互连,提升了制度的系统性。

第三,从“繁”到“简”,即是提升制度效能。复杂的制度体系,既不利于制度执行,也不便于企业和群众办事。山东自贸试验区充分运用精简化、合理化、灵活化方式,提升制度效能,形成制度创新成果90项。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最后是从“散”到“集”,也就是加强制度集成。根据中央关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要求,山东自贸试验区沿着产业链发展脉络、市场主体业务需求和完善服务体系需要,将各项制度有机组合,克服碎片化、分散化问题,增强了制度创新的实效。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1个自贸试验区,随着自贸区试点的铺开,自贸区建设中的一些矛盾也凸显出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曾指出,当前国内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存在“碎片化”“数量竞争”“低水平重复”等现象,集成化、差别化的制度创新相对较少,经过9年的建设,“低处的果子已经被摘完”,全国首创的制度创新案例变得越来越难,需要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制度创新。

对于国内的自贸区而言,迫切需要一个方式、方法或者是路径来破解制度创新“碎片化”、缺乏集成性等问题。而山东自贸试验区探索的这条“从无到有,从断到连,从繁到简,从散到集”的制度创新逻辑,无疑会是一副“对症下药”的“良方”。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经过三年的建设,1.0版本的山东自贸试验区已达成《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并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希望在新时期,即将进入2.0版本的山东自贸区能够再接再厉,为国家开放大局作出更多贡献。

记者:孙源泽

策划:齐淮东

关键词: 自由贸易 制度体系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