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天天观点:器官捐献协调员:两手托生死 让生命接力生命

时间:2022-09-04 19:50:07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济南报道

ICU,是李彬彬最常出现的地方之一。


【资料图】

“你愿意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病人的生命吗?”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后,这句话慢慢成了李彬彬的口头禅。作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器官捐献协调员,李彬彬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从病人中寻找可能的供体,为患者带去移植希望。

近日,山大二院一则“男子意外去世 家人捐献其器官”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李彬彬就是其中奔走于生死之间、让生命接力生命的“生命摆渡人”。

山大二院器官捐献协调员李彬彬。

难忘的一个月

时隔多年,李彬彬仍记得自己协调一名22岁男孩平平(化名)捐献器官的场景。

平平平时独自一人生活在山东,前些年因一场交通事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已经离异的父母相继从外省赶来后无论怎么呼唤,都没有将他唤醒。可是,父母始终不曾放弃,每天陪在平平身边,一直期盼着奇迹的到来。

最终,平平的父母也没有盼来孩子好转的消息。

就在平平接受抢救期间,李彬彬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找到了平平父母。“经过沟通和了解后,他父母都表示理解与支持,但还是舍不得。”李彬彬说,抢救室内,医护人员在不停地努力,抢救室外,平平父母在不停地祈祷。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平平的生命体征实在无法支撑,李彬彬也和平平父母沟通了近一个月时间,“在他生命走向尽头时,他父母终于签字同意捐献孩子的器官用于对其他人的救治。”

对于父母来说,平平正值花儿一般的年纪,他对未来还有很多憧憬,他也期待着未来能够仰望星空。然而这一切都在他的22岁戛然而止。不久之后,平平那还没来得及展开的灿烂人生,将在另外几人身上得以延续。

就在平平被宣布脑死亡,医务工作者为他取出器官并进行缝合的那天,已经离异的父母抱头痛哭,没想到人到中年竟然遭受了亲自送走孩子的命运捶打。所有的悲痛、委屈与不甘,最终也都只能化作悲泣,永远地告别他们最爱的孩子。

成为器官捐献协调员后,这样令人心碎的场景,李彬彬经历了无数次。他常常在各地奔波,寻找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向家属宣讲国家器官捐献政策和意义。在即将失去亲人、陷于悲痛中的家庭面前,李彬彬一开口,迎来的可能是质疑、冷眼和咒骂,“你没有亲人吗?”“你怎么那么冷血?”“你亲人走后你也会这样吗?”……

对器官捐献协调员来说,挨骂是经常的事。但李彬彬说话时,总会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睛,希望对方能感受到他的真诚。

器官捐献者宣布脑死亡后,医务工作者为其鞠躬默哀。

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器官捐献协调员说起来也算是一个较为新兴的职业。

2015年1月1日,中国开始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志愿捐献成为移植器官的唯一合法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曾表示,“这是走向公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但在当年,志愿登记的人数仅为25959人。这也就意味着,因为传统和认知等各种原因,绝大部分人对器官捐献并不认可。

尤其是面对着患者家属,在他们人生的至暗时刻,提出捐献器官这种建议时,这些器官捐献协调员们往往会成为负面情绪的发泄口。因此,和家属的沟通,是整个器官捐献协调过程中最核心、最艰难的环节。

“协调员常常面临两方面压力:一是等待的病人,许多器官衰竭患者在等待移植的机会;二是捐献者家庭,中国人‘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对尚在悲痛中的家属提出捐献,难以开口。”李彬彬坦言,他接触的家属来自各行各业,有思想开放的中青年人,也有守旧的老人。作为协调员,他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站在患者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令李彬彬欣慰的是,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提高了。人们愈发清晰认识到,生命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李彬彬与器官捐献者家属沟通。

再小的光都可能带来无穷希望

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李彬彬时常守在ICU病房门口,寄托着一群人生的希望,同时也要承受另一群人逝去的悲痛。

据了解,器官捐献协调员经历的案例中,多数是因为意外被送至ICU的病人,其中约三成来自交通事故。这些病人有的刚刚步入社会,风华正茂;有的在城里务工,是一家人的顶梁柱……

面对突然倒下的亲人,很多家属难以接受。这时,器官捐献协调员往往会静静陪伴在他们身边。“说得最多的话,应该就是‘嗯嗯嗯’。”李彬彬说,认真倾听、陪伴安慰,是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第一课。

待家属稍稍平复,他会试探家属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如果家属表现得异常决绝,毫无回旋余地,通常意味着任务失败。“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尽可能传递生命价值延续的意义。”虽然,失败才是他和同行们最常面对的场景,“我们仍然会费尽心力,再小的光都可能带来无穷希望。”

“平均每年我协调成功的能有27例,我们科室平均每年协调成功的能有百余例。”李彬彬介绍,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长,人们更容易接受在临走时捐献出自己的器官,“相对而言,‘60后’‘70后’群体对于器官捐献的认可度不如‘80后’‘90后’。”

事实也的确如此。2019年,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网发布了关于我国器官捐献的人数统计,截至2019年6月19号,总登记人数已经超过132万。从统计数据来看,“90后”已成为器官捐献的中坚力量,人数比例超过了53%。“80后”紧随其后,接近于30%。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的“00后”也开始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器官捐献贡献力量。

截至2022年9月3日,我国志愿者登记人数达5017868人。截至2022年9月1日,实现捐献人数为41608人,捐献器官个数为125703个。(图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

唯有爱心,能照亮死亡的永夜

今年是我国器官捐献工作开展的第12年。来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日,志愿者登记人数达5017868人。截至2022年9月1日,实现捐献人数为41608人,捐献器官个数为125703个。

这也使得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二位。

器官捐献事业向阳而行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

在山东,当地设立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碑上还镌刻着捐献人的名字;在福建,当地红十字会设立永生天使基金,为捐献器官的困难家庭提供补助,让“抱薪者”不寒于风雪……

“有人说我们是最英雄的‘混蛋’,但我觉得我们更像燃起的一个小小的火苗。”山大二院器官捐献协调员王宪英说, 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全国有这么多,山东省有很多,济南也有很多,她觉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人说,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越来越多,代表着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越来越成熟。山大二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刘红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如果有一天我国没有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了,就说明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真正成熟了。

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看来,生命难能可贵,生命又如履薄冰,唯有爱心,能照亮死亡的永夜。

关键词: 人体器官 山大二院 患者家属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