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世界关注:记者蹲点丨甜度15度以上,盐碱地上种出的苹果真甜!

时间:2022-08-30 07:41:09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路文琦

夏末秋初,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迎来中早熟苹果“鲁丽”的首次大面积丰收。盐碱地上结出的苹果甜吗?对生长环境颇为挑剔的苹果树,如何在盐碱地上“扎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逆境出品质,顺境出产量”

8月17日上午9点半,记者走进国家农高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营基地,大门左手边就是苹果园。4米高的防鸟网下,是一行行苹果树,枝头上几个红彤彤的苹果格外显眼。

“‘鲁丽’是中早熟品种,7月底成熟,8月10日专家测产后进行了集中采摘,现在树上剩下的几个果子是‘漏网之鱼’。”东营基地大田生产主管付兆昌告诉记者,东营基地2016年创建后,就开始试种果树,基地现有“鲁丽”苹果10亩,“去年第一年结果,今年是首次丰收,平均亩产2800多斤,等明年进入盛果期,亩产还会提高1000斤左右。今年,‘鲁丽’的通货出园价在3.5元左右,主要走的是中高端市场。”

边走边看边聊,见有个苹果半隐于叶间,付兆昌踮起脚,小心翼翼地摘下递给记者,“尝尝口感!”

娇艳光润的果子在记者手中散发着果香,咬上一口,“真甜!”

“‘鲁丽’就是甜!”付兆昌笑得灿烂,“逆境出品质,顺境出产量。这片地的土壤含盐量0.3%,pH值8.9,土地条件不好,但‘鲁丽’的甜度普遍能达到15度以上,更甜更好吃。”

付兆昌的说法,记者在《测产报告》中找到了印证:“专家组一致认为:‘鲁丽’苹果在盐碱地长势良好,果实品质优良,各项指标均优于鲜苹果标准(GB/T 10651)中的中早熟品种指标。”

“鲁丽”,名字里就带着鲜明山东印记。2000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李林光带领团队开始作育种准备;2003年正式配置“藤木一号”与“皇家嘎啦”的杂交组合;2017年,“鲁丽”通过山东省林木良种品种审定;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20年,获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在规定的我国苹果广大适生区推广应用。四年前,“鲁丽”创下的我国苹果新品种转让费最高纪录——1000万元,至今仍被津津乐道。

李林光介绍,鲁丽的果实发育期短、品质优、抗性好、耐存储、丰产性好,易于管理,可不套袋栽培,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同期成熟的主栽品种“嘎啦”。在东营基地选择抗盐碱砧木试种,“鲁丽”的表现也优于同期栽种的“富士”“嘎啦”等品种。

“树养好了,不怕没有好果子”

丰收后的果园,隆隆作响的还田机在果树行间缓缓行进,杂草被粉碎轴切碎后,铺洒在行间土地上。

“盐碱地果园里不能用除草剂,草长得太高了就收割还田,也能起到防碱改土的作用。”付兆昌告诉记者,行间土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但还是接近2016年基地初建时的状态。他在树旁蹲下,轻轻揭开无纺布膜,拨开腐熟的黄褐色秸秆层,湿润松软的“黑土”袒露,与行间土形成鲜明反差。“这是‘双覆盖’技术。你看,表层土的有机质非常丰富,再往下挖会看到很多蚯蚓。在以前的盐碱地上,这是不可能看到的。”

2016年3月,东营基地初建时,栽种“鲁丽”苹果30亩。这次栽种颇费了一番功夫:先挖深60厘米、宽80厘米的沟,铺上塑料布,土壤用牛粪改良后原土原填,试图阻断盐碱的侵袭。

正常情况下,“鲁丽”大株种苗第一年可以长出十几个枝条,可东营基地的“鲁丽”,长势好的也只长出两三个枝条,又黄又弱。“当时基础条件太差,土壤盐碱含量高,没有淡水,加上经验不足,试验不是很成功,三分之二的苹果苗被‘齁’死了,我们的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东营基地技术负责人张军说。

后来大家发现,这里的地下水非常浅,挖80厘米左右就会见到咸水,于是决定修筑台田,采用抬高地面和开挖排碱沟的方式来控制地下水位,使台田表层土壤在旱季不易积盐。2017年秋季,修筑台田,在果园中隔行开挖排碱沟,干渠、支渠纵横有序。

大家考虑,盐随水动,随着地表水分蒸发,盐水会慢慢往上返。找东西“搭个凉棚”,地表的温度没那么高了,是不是就能减少蒸发?于是大家决定用“双覆盖”的方式,在树下覆盖25cm的麦秸,上面再覆盖无纺布膜。2017年11月,存活的果树苗被合并移植,在树下进行双覆盖,增设微喷带。同时在田间管理中,增施硫酸钾型有机肥,根据所需微量元素,适时适量增施各种水溶肥,管理日益精细。

2018年春天,见到树苗发出新枝条,大家找回了一些信心。张军回忆道:“那时的树势还是很弱,之后通过定干修剪,果园中铺设排碱管等措施,继续调养果树、改良土壤,到2019年,果树终于繁茂起来了。”

“正常情况下,‘鲁丽’大苗第二年就会结果,第3年开始丰产,第4年进入盛果期。但是在盐碱地的情况下,不能着急,前期一定要养好树,有意识地疏花疏果。树养好了,不怕没有好果子。”李林光说。

在盐碱地推广,砧木至关重要

东营基地正南5公里处,是广北农场退休职工王玉荣的果园。这片30亩的果园里,大部分是樱桃,“鲁丽”苹果有6亩多。

王玉荣2016年开始种樱桃,2018年樱桃树因涝全军覆没,她便来到东营基地,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果树种植技术。“过去这边盐碱地上种苹果的非常少,有个别种的,树长得也不好,摸不准什么原因树就死了。我之前也不敢种,看到基地的‘鲁丽’长得很好,专家们还专门到我的果园来进行指导,这才有了信心。”

今年,王玉荣的樱桃进入初果期,种了三年的“鲁丽”也挂了果,果子虽然不大,口感却令她很欣喜。“现在也有很多周边的人来参观,毕竟种‘鲁丽’的效益很可观。”

李林光介绍,目前“鲁丽”在山东、陕西、河北、辽宁、山西、河南等苹果主产区推广20万余亩,已经成为我国中早熟苹果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而在盐碱地推广种植,是符合国家战略的重要科研方向,其中抗盐碱砧木的筛选至关重要。

李林光团队搜集大量野生砧木资源,继续进行抗盐碱性砧木的筛选。“好的砧木,必须盐碱适应性强、抗病性强,还要考虑是否方便管理,经济效益如何等问题。砧木筛选好后,再与种植品种嫁接,之后继续观察种植效果,真正筛选出抗盐碱性砧木大概需要10到20年。”

关键词: 果树研究所 至关重要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