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热议:一所城市新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尝试:语文、数学、音体美等全课程融入有趣的“24节气”文化

时间:2022-07-19 19:28:39    来源:大众网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陈洋洋 济南报道

今年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名单出炉,爱都小学就是其中之一。一所新建仅六年的学校,如何在全省的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

7月14日上午,一场关于“传统文化”的座谈会在济南爱都小学召开。多家中央和省级媒体记者走进校园,探访该校如何创新性地将传统文化融进校园,学校培养新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小君子”有何经验?


(相关资料图)

“我们学校将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与教学、德育等结合,建构了仁者爱人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爱都小学校长吕华介绍,学校为孩子们设计了12门特色课程,打造了受孩子们欢迎的论语课、古文化课、24节气课、家族课等。

王美玲是学校的五年级老师,她教的正是该校第一批传统文化的全课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课程的创新,她感触很深。

“我们的24节气课程,把各个学科都融入进去了。”王美玲介绍。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每一个节气到来,语文老师会准备节气有关的诗词,带孩子们配着音乐诵读。数学老师们把节气和数学中的日期相关联,让孩子们找来一整年的日历,翻着看着,24个节气被寻宝一样的挖了出来。

“24节气是怎么跟植物生长关联起来的?带着各种疑问,孩子们查书籍、问老师、问家长,此时科学老师再来讲解,孩子们听得更入迷了。”王美玲介绍。

有趣的是,惊蛰之后,老师还会带孩子们借助表格进行观察记录,了解风的形成,学看气象图。在春分后,老师还会带孩子们用画折线气温图的方式统计气温的变化,根据折线图设计“穿衣指南”。

“音乐老师教唱24节气歌,更加深了孩子们的印象。”吕华介绍,在24节气课程中,自然的进行了多学科融合,音乐、书法、绘画也贯穿其中,培养孩子们的中国审美。

“我们的中秋节文化课上,老师讲‘月相’,讲完知识后,会带低年级孩子在圆饼干上咬‘月相’,再让孩子们画出来,讲出来。”吕华介绍,这样一堂课上,包含了科学、语文、美术,还有数学推算等学科,孩子们在这样的全课程课堂上学到的更多,感受也更深。

事实上,在爱都小学,像这样各学科渗透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很多。吕华介绍,学校音乐教师开设了“古诗文吟诵配乐、配舞”课程;美术教师开设了“古诗文创意画”课程;综合实践教师开设了“古诗文创意手工制作”课程;书法教师开设了“毛笔古诗文书法”课程;体育老师开设的“武术课程”。

记者了解到,学校还给老师们设立了书院制,教师们根据兴趣组建了“半山书院”。学校还建设了开放的孔子学堂,已成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进学校项目的典范。

“我们还发起了诵经典、兴礼乐、办讲坛、传家风、办节庆、研学游、习六艺、做君子八大行动。”吕华介绍,学校这么用心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打通学科壁垒,实现全科育人,将经典诵吟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各个方面 中脱颖而出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