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天天动态:文化访谈丨张晓龙:追寻传统礼乐当代之美

时间:2022-07-12 07:32:24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 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王岩


(资料图)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时今日仍散发着独特魅力,令许多人着迷。张晓龙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他一直身体力行推广传统文化,探索传统礼仪的现代化表达。日前,张晓龙来到济南,担任礼乐创新节目《中国礼 中国乐》的荐礼人,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观众识礼、鉴礼。记者在节目录制期间,对张晓龙进行了专访。

还原传统礼仪

很多观众认识张晓龙,是因为《甄嬛传》中的温太医一角,《甄嬛传》作为一部现象级热播剧,塑造了许多形象鲜明的角色,深得观众喜爱,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其中的服饰、礼仪细节也成为后来古装剧学习的典范,而此剧的礼仪指导正是张晓龙,剧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惊鸿舞就出自他手。

记者:《甄嬛传》很重视礼仪设计,这有什么意义?

张晓龙:重视传统文化、传统礼仪、传统美学,才能让观众更有信念感;通过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呈现,作品在视觉表达上也会有更好的效果。只讲故事不重视文化细节的话,电视剧就没有那么厚重,很容易看过就忘了,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创作,观众是能感受到创作者的诚意的,整部剧的质感也会有提升。

记者:为什么《甄嬛传》能经久不衰,还不断产出网络热梗?

张晓龙:流行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甄嬛传》这个作品,不管剧情也好,礼仪、服装也好,都是非常考究的,是艺术工作者艺术创作的凝结。用心创作的东西是历久弥新的,会经过时间的沉淀发出沉香,能够不断激发新的创意。当下网络热梗是一种对大众文化的模仿与推崇,所以曾经火过并一直在火的《甄嬛传》自然可以和网络梗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最近看到七星连珠的新闻,很多人都在发穿越到《甄嬛传》里的片段,我觉得很有意思,我还看到有人发温太医在剧中的片段说放到现在,就是纯纯的“大怨种”,现在95后、00后的孩子们确实有很多新的点子,这些都让《甄嬛传》剧集更具有生命力。

喜欢传统文化是自然而然的事

近几年,各大社交平台都兴起了一股国风热潮,河南卫视的《中秋奇妙游》晚会,B站的《舞千年》综艺,都深得年轻人的喜爱,而这些节目中,都有张晓龙的身影。借助新兴媒介形式,张晓龙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

张晓龙: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不是突然的,而是一种积累,一种爆发。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正逢国家飞速发展,他们是自信的一代,对自己的文化非常有信心。现在这种短视频、影视化的方式让年轻受众能够看得见,这种喜欢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事。

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进行时尚化表达,就像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中《鹤归来兮》这个节目,舞蹈演员以人扮鹤,翩翩起舞,最后借助影视特效,回归到《瑞鹤图》上,这种创作方式很好地呈现了演员的阳刚和力量,也很契合年轻人的审美。

记者:我们一直提倡让礼仪回归现代生活,传统美学、传统礼仪到底对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张晓龙:传统美学和传统礼仪对任何去关注它、喜欢它的人都有春风化雨的影响,不管是在平常的穿衣打扮还是装饰装修等各个方面,你都能感受到一种审美的提升。传统礼仪强调行为有度,举止有礼,不管是不是演员,是不是从事艺术行业,在与他人的相处中都需要用礼仪规范自身行为,让彼此相处起来更舒服,这样能获得更多的好感,处事也更加方便。

记者:同时担任演员、老师、礼仪指导多种角色,又为传统文化传播作出了许多贡献,是如何做到的?

张晓龙:我就是一个斜杠创作者。我会尽量把时间安排好,争取把我喜欢的事情都做好。传统文化需要美学,需要有审美的创作,我有这样的能力去帮助大家走近传统文化,分享传统文化,所以我要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

努力探索更多形式

记者:对山东的礼乐文化有什么感受?

张晓龙:提起山东,我们第一个就能想到“孔孟之乡”,其实山东不仅有孔子、孟子,还有诸葛亮、贾思勰、王羲之、颜真卿、辛弃疾、李清照等人。山东作为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文化大省,在传统礼乐文化传承上具有独特优势。

记者:对传统文化在齐鲁大地的传播有什么建议?

张晓龙:山东是有厚积薄发的能力的。比如这次录制的《中国礼 中国乐》节目,我相信山东会用不同的方式,慢慢以传统文化滋润观众的心田。我们目前在通过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递传统文化上取得了很多进步,但也不要忘记其他各个年龄阶段的受众群体,要努力探索各个受众群体都能够喜欢的节目形式。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传统美学 艺术创作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