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听红色故事长大做乡村振兴主力

时间:2022-04-21 07:42:58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听红色故事长大做乡村振兴主力

□记者刘涛报道   新泰市清音公园内绿树碧水,生机盎然。

□ 记者 王洪涛 刘涛

通讯员 赵 洁 张丽

4月8日,记者驱车从新泰市区一路向西,来到新泰市谷里镇后麻峪村。一张张黄色草栅铺展在大地上,藏在下面密密麻麻的菌包正在孕育生长。这里是范树华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范树华老家是新泰,属于沂蒙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仅用一个月,党员从300余人发展到1500余人,建立了100多个农村党支部,近万名青壮年参军,单独或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千余次。

这里的许多年轻人,从小都是听着老一辈的革命故事长大,他们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责任与担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召唤下,投身到广袤农村。范树华就是其中一位。

范树华家住谷里镇后麻峪村,邻村东蒲村便是单洪同志的故里。范树华从小就听大人们讲单洪的感人事迹:抗日战争期间,6名亲人先后献出了生命;为参加革命,他变卖自家土地,发展抗日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引起日寇仇视……单洪的事迹,激励鼓舞着范树华。

2012年,在外漂泊四年后,他决心辞掉月薪近万元的工作回乡创业,种植食用菌,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第一年,他从10亩地起步,初战告捷让他信心倍增。他趁热扩大规模,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贷款100万元,发展到了现在70亩的规模。

范树华告诉记者,现在食用菌不愁卖,按批发价一斤30元算,平均一亩地至少能挣1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三四百亩土地,全都种上了食用菌,年产值超千万元。

为鼓励更多大学生回乡创业,新泰市创新实施“育苗升级”工程,目前已有492名返乡大学生回村任职,覆盖全市60%的村。新泰超七成是山地和丘陵,发展林果产业拥有天然优势。

刘杜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围山庄抗日自卫战就在这里打响。如今,勤劳勇敢的刘杜人,继续发扬和传承红色精神,大力发展山楂产业,打造“山楂小镇”特色品牌。

95后小伙赵腾,2016年退伍回家后,通过“育苗升级”选拔,成为南流泉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是带着一份责任感回来的,既是一名军人的使命感,也是对祖辈革命精神的传承,要干,就干出点名堂。”赵腾说。南流泉村之前有一个育才小学,是人们为了纪念在围山庄抗日自卫战中牺牲的英雄赵育才而建立,而赵育才正是赵腾的曾祖父。

赵腾带领群众成立了西伟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仓储一体化,解决了甜红子山楂存储和销售难题,年销量达到600万斤。

目前,刘杜镇为做大山楂产业,一方面建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山楂2.3万亩,年产量超2000万斤,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另一方面依托正泽食品和将水坊酒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投资3000万元,新上果酒、醋饮生产线各2条,年产山楂果酒、醋饮3000吨,叫响了新泰甜山楂品牌。

除了发展农业产业,当地还大力发展红色旅游,龙廷镇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小镇。

在龙廷镇掌平洼村,络绎不绝的游客正在参观著名的螺旋老井。这口老井直径26米,井水甘洌,长满青苔的石壁上,一条石龙从幽深的水面盘旋而上。该井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开凿垒砌的螺旋井,集中体现了掌平洼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天斗地、不屈不挠,更是对老一辈革命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我们已打造掌平洼、太公峪、龙溪庄、老瓜峪四点一线红色旅游精品路线,统筹推进全镇赏花游、采摘游、红色游、红色研学游。”龙廷镇文化站站长秦法忠说,截至目前,当地共开展学生研学活动300余期,培训中小学生12000余人,实现经济收入200余万元。

自2020年以来,新泰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完成新泰市龙廷革命史纪念馆、太公峪陈毅指挥所纪念馆、龙溪庄烈士陵园等展馆遗址,打造“一核多点、红色矩阵”党性教育基地,实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连线成片。

关键词: 后麻峪村 抗日战争 大力发展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