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山东坚持“藏粮于技”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时间:2021-10-21 15:15:31    来源:大众日报    

10月15日,在齐河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看着2000亩的玉米全部顺利抢收,合作社负责人袁本刚很是欣慰。

受持续降雨影响,今年全省玉米普遍晚收,小麦播种也随之延后。我省下发小麦晚播技术指导意见,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派出8个专家指导组,采取驻地蹲点方式,分片包干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即将播种的小麦种子正下发到各乡村、合作社。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山东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今年夏粮总产、单产双创历史新高。

藏粮于地,“高标准”带来“高效益”

“我们村2400亩土地全都是高标准农田,现在已经完成秋种70%多,农户基本不用操啥心。”临清市大辛庄街道东周店村党支部书记杨存锋告诉记者,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排涝给力,且全程机械化管理,秋收秋种都很顺利。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截至2020年,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13万亩,其中2019、2020年两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98万亩,为我省稳定保障1000亿斤粮食产能提供了坚实支撑。

“高标准”带来“高效益”。夏收期间,禹城市禹兴街道贝栾村村民贝仁东就尝到了甜头:由于浇水及时、管理得好,小麦均亩产约1200斤,增产200斤左右。“以前浇地,要用水泵从河沟、塘坝抽水,一亩地怎么也得两个多小时才能浇完。赶上干旱的年份,有时候都抢不上水。”他说,现在四五十亩地就有一眼井,浇水效率提高了一倍。去年冬天,禹城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其中包括贝栾村500多亩耕地,通过综合治理,建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粮田。

“据评估,项目区较改造之前,耕地质量大约提升1.5个等级,粮食产能大约提高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以上。”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王炜介绍,到2025年,山东将力争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

藏粮于技,良种增产贡献率达到47%

“每亩要多种5-10斤,注意预防茎基腐病,最好还是包衣拌种。”10月13日,在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寺前刘村,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光煌正下田指导秋种工作。他介绍,济阳区种子公司负责统一供种(团购),除自己安排制种基地(制种村)外,还从省内外大公司调进济麦22、鲁原502、济麦44等优质小麦良种,老百姓享受1.7元/斤的批发价。

据了解,山东小麦高产育种水一直居全国前列,2001至2020年累计审定高产品种140个,多个品种连续刷新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其中仅“济麦22”推广面积就占到全省小麦面积的三分之一,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7%。

“从丰收在望到丰收到手,中间还有一段路要走。作为粮食田间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机械化收获是‘颗粒归仓’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研究员陈传强介绍,今年“三夏”期间,我省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选取10个县(市、区),组织100名农机手开展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据专家现场实测,10个小麦机收大比武赛场的均机收损失率为0.857%,随机抽查地块均机收损失率为0.97%,均低于2%的作业质量标准。

“今年我省小麦总产527.4亿斤,综合各县大比武和随机抽测数据,按小麦收获环节损失率1%估算,比2%的作业质量标准低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小麦损失5.3亿斤。”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卜祥联介绍。

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生力军

眼下,济南市章丘区黄河街道董高村种植的玉米收获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这里的土地连方成片,大型收割机在地里穿梭,鲜有当地村民的身影。

“我们村去年9月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给供销社来种,发现庄稼比我们自己种得更好!”董高村党支部书记董家兵介绍,农民和村集体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后,供销社先将入社的分散“小地”整成“大地”,以便于连片耕种,再选取适合当地种植的粮食作物,用大型农机具统一耕种管收。此外,还在当地选出种植能手担任“网格员”,每人负责300亩左右入社农田的日常巡视管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以前在外打工还要时刻惦记着家里的地,最头疼的就是夏收和秋收了,现在不仅地里的事儿可以撒手不管了,还能拿到比自己种更多的收入。”常年在外打工村民董兆刚告诉记者,今年的夏收季,董高村村民个人分红每亩每季保底400元,剩余小麦收入每亩还分到90元,自己入社6亩地,总共分得2940元。“今年的秋收季,虽然持续降雨和玉米锈病的影响会造成一定减产,但有保底我们一点也不担心。”

由于个体经营收入有限,当前农村地区年轻人很多不愿种地,“谁来种粮、怎么种粮”成为时代之问。山东突出抓好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丰产丰收。

截至今年8月,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700余家;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9.48万家,农民合作社23.59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正逐渐成长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生力军。(记者 张文婷 李丽)

关键词: 山东 藏粮于技 良种增产 贡献率 小麦播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